徐娜工作室-简介

徐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徐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70676

徐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徐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70676

首页>工作室简介
  • 名师:徐娜
  • 学科:数学
  • 职称:中学高级
  • 评定时间:2018-08-14
  • 设立单位:滨河路小学
申请加入工作室

徐娜工作室

“河北省小学数学徐娜名师工作室” 是河北省教育厅认定的首批名师工作室,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工作室主持人徐娜是河北省名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骨干教师,她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曾多次在上海及各县区做示范课,其余7名成员,分别来自河北省各个地市,均为小学数学学科省市级的骨干教师。    

徐娜名师工作室本着“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共同发展”的工作理念,旨在建设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放大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以激发成员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核心,以提高成员的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能力、打造名师为宗旨,培养一支有教育理念、有教学智慧、有学科素养、有生活品位的富有理想、素质优良的名师团队,引领区域教学与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力开展。

工作室通过建立学员档案、读书感悟、培训交流、课堂反思、课题研讨、公开教学、专家引领等途径,最终实现了带好一支团队、抓好一个研究、出好一批成果、建好一个资源库的“四个一”工程。

主持人徐娜是徐长青工作室的入室研究学者,工作室成为了徐长青工作室的研究基地,深度的学习与研究,使工作室成员的理论与实践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近年来,工作室共培养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主持人及全体成员获得省级综合奖励9项;市级综合奖励32项;区级综合奖励54项。所做的课获得国家级优质课3节;省级优质课5节;市级优质课21节;区级优质课83节。主持国家级规划课题1项;省级规划课题2项;市级规划课题4项;区级规划课题15项;其中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1项;省级科研成果奖励3项;市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区级科研成果奖励13项。主持人及成员所撰写的文章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有9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1篇;主持人及成员有45人次获得教育基本功类的奖励。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先后到抚宁、青龙、北戴河、东港镇、杜庄镇、邢台县等地送课近五十余节,得到受教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好评,工作室的“送教下乡”示范课活动曾被《秦皇岛日报》、《青龙时报》、海港区电视台、青龙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摇篮,这里记录着小学数学徐娜名师工作室7个成员的思考、踏寻、逐梦的足迹,他们将一路向前,走向卓越!

 


2018年度计划

一、工作定位及目标

本着“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搭建平台、共同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激发成员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核心,以提高成员的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能力、打造名师为宗旨,培养一支有教育理念、有教学智慧、有学科素养、有生活品位的富有理想、素质优良的名师团队,引领区域教学与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力开展。

二、工作内容

1. 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理论学习是夯实名师成长的基础,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名师的标志之一。倡导教师系统学习中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学科专业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丰厚理论底蕴,教育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

2.开展主题磨课活动,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真正的名师是在课堂里摔打出来的,打磨精品课堂教学的历程是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要涉及到内容、目标、主体、方式、评价等要素,课堂是动态的复杂的,优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工作室要结合成员的本职工作,通过网络广泛开展研讨、磨课等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每位成员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课堂的能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名师成长奠定基础。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育科研能力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的共性规律是: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试验研究中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中成为实践研究者。工作室将围绕课改中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成员承担工作室课题的方式,经历实践研究的全过程,提高每个成员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力,深入把握学科品行,探索学科教学的规律。

4.开展专题培训活动,提高总结反思能力

教师的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总结反思能力是衡量经验型教师与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工作室将定期组织主持人、成员之间的培训,定期组织主题沙龙研讨等活动,促进每位成员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课题研究进行多元化的总结,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分析比较、总结概括,去浮躁、辨得失、寻规律、出智慧,学会科学的反思方法,提升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5.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课程教学资源库也是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新生事物。工作室将从以下方面开发和整理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专家资源库,收集知名的学科课程专家、教学专家的代表著作和近期学术文章,了解其观点、热点问题和教学特色;定期收集整理学员及全国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汇编工作室成员的优质文章、课例光盘、研究报告,记录名师的成长足迹,展示名师的发展过程。  

三、工作形式

1.工作室规划系列活动与成员岗位本职工作相结合。

工作室主要是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规划、组织、引领、沟通、评价等促进作用,营造研究的氛围、把握学科发展动态。成员的课题研究、课例研磨、阅读书籍、开发资源等工作要立足本地区、本学校的本职工作。两方面的工作要有效地整合,充分地融合。

2.工作室定期集中研讨与成员分散自主研修相结合。

名师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题汇报、主题培训等室本教研活动,以及工作部署会和工作总结会等,考虑多种因素,每学期三次团队集会,所以许多工作的实施过程、研究过程发挥要成员的自主、自觉、自律的主体作用,从而逐步激发成员由他主发展到合作发展再到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3.工作室把握学科动态与成员自身特长兴趣相结合。

名师应是学科发展的引领者,学科教学专家,所以工作室在成员研讨的话题、课题研究的方向、要形成的教学文化、要探索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帮助把握国家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方向,增强前瞻性,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遍意义。同时确定研究问题也要结合教师的原有的基础,发展兴趣与特长,逐步在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方面形成风格,成为特色教师。

4.工作室成员课题研究与网络的日常沟通相结合。

工作室实施课题制,每位成员在工作室的总课题下,要分成小组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其他教研和培训工作。课题研究是个大平台,是活动的一条主线,每位成员主要以工作室和个人博客、工作室教研群作为日常交流的方式,体现研究活动跨时空地域的特点。

5.工作室借助外部力量与自创培训研修条件相结合。

名师工作室运行过程中,独立组织高规格的研讨与培训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广泛交流有局限,因此要充分深入地挖掘资源,借助外部力量是工作实施的重要策略。可借助国内学科大型研讨培训会、全国性教育论坛、小学数学网络论坛的平台,组织成员参加,拓展视野。

  四、工作职责

(一)主持人职责

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工作,参与工作室活动,对工作室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发展平台,组织学习考察培训交流等活动。

(二)工作室组长职责

1.协助主持人开展工作室工作。协助主持人制订工作室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指导工作室成员开展课题研究、教学研讨等工作。帮助成员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督促实施完成,对工作室组成人员进行评估考核。

2.建立“名师工作室”群:定时发布消息,交流展示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

3.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4.负责本工作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

5.整理工作室档案。

(三)工作室成员职责

1.在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下,制定培养周期内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实施计划,参照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督促自我发展。

2.积极参加省市区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本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任务、科研任务和其他必须的相关任务。

3.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4.积极为“工作室群”撰稿,写出有较高质量的“作业”(每月至少一篇)(包括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随想、读书笔记等)。

5.工作室成员围绕学科课题,每个成员每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在区级以上教研会议上交流,或获区以上奖励,或在区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争成为名师。

6.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及时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五、工作设想

本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 ——制定方案

(一)选拔工作室组成人员

1.制定工作室工作方案

2.选拔工作室组成人员

(1)人数与构成

本工作室成员人数确定为8~15人。

(2)选拔办法

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量化考评办法。从思想品德、专业能力、教育素养和培养潜能等几方面,作为考察和选拔申请加入的条件,择优确定工作室成员。

(3)选拔条件

本工作室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热爱小学数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具有较高的数学学科专业水平,在国家、省、市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考核或比赛中取得过较好的成绩。

(3)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获得省、市、区级骨干教师称号。

  (4)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曾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或参与教材的编写、或有参与省、市骨干教师的培训经历。

(5)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进行网络交流和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三年发展规划目标

  1. 教师培养的层级目标

(1)成为会学习的教师。主要是通过阅读工作室推荐的5本必读书目和5种核心期刊杂志,培养成员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使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成为常态,丰厚理论功底,为提升学术素养、为内化为教学行为奠定基础。

(2) 成为有风格的教师

尊重教学的个性,帮助成员挖掘自身优势,在三年里促进一些成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能承担市级以上培训或送课下乡的教学任务,三年内在有影响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教研活动中展示或获奖。

(3)成为会研究的教师

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培养,一些教师能够进行教学专题或科研课题的研究,达到能够独立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的水准,并能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三年内在省市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

(4)成为有影响的名师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经过三年的积淀、研究和提升,一些成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要大幅度的提升,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和较高的造诣,争取在省内小学数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2.工作室的发展目标

  (1)成为不同层级名师成长的家园。工作室要具有宽松的话语权、开放的教研文化、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周到的服务,让每个成员感到学术的氛围和家的环境,是促进成长的地方。

(2)成为学科热点问题研究的基地。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涉及到的问题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工作室科研、教研、培训等活动主题要突出当前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困惑问题的研讨,在团队勇于探索,善于研究中开辟秦皇岛市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新天地。

(3)探索总结工作室运行的成功做法。践行秦皇岛市批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成功模式,大胆尝试新做法,探索新路径,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同时提高工作室主持人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

(三)确定学习培训内容

1.理论学习

(1)学科专业理论

组织工作室成员系统学习学科教学理论书籍,向成员推荐以下阅读书目:《数学思想概论系列丛书》(史宁中著)《教育与数学教育》(史宁中著)《课程与教学论》(马云鹏著)《教与学的新方法》(J.J.MARTIN著,史静寰审译)《小学教学研究》(张奠宙、孔凡哲、唐彩斌著)《21世纪数学教育展望》等。

(2)教育教学理论

组织本名师工作室教师系统学习《西方教育思想史》(单中慧)《合作性学习ABC》(大卫·约翰逊  罗杰·T约翰逊)《弗兰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等。

(3)新课程文件

    组织本工作室成员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等

2.业务培训

(1)教学技能培训

    对新课程理念下一些重要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如,提问·倾听·理答、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习卡片、设计学习指南等技能。

(2)教学专题培训

   围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学习数学化”“ 研究学生”“分层作业”“命题”等方面的实践操作策略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3)科研课题培训

     申请省级课题,围绕着“数学本质与数学教学”内容方向确定课题,并分解成系列子课题,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方法方面的培训。

(四)确定培训形式

1.自主研修,定期交流

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推荐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工作室成员自主学习和研修,名师主持人定期组织成员交流学习体会,并对困惑的问题进行解读。

2.专家引领,理论提升

请国内或省内知名的教学专家进行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

3.学术论坛,智慧分享

 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公开教学,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以网上论坛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或专题研究,相互间分享观点和实践智慧,共同提高。

  4.外出学习,广泛交流

选派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国家级有影响的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了解前沿的动态信息。

5.承担课题,行动研究

   在本工作室运行期间,申请一项省级课题,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五)考核评价

1.质性评价标准               

  (1)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

  (2)能较好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在本学科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2.量性评价项目

 

名师工作室成员发展评价表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备注

 

 

公开课




承担课题




发表论文




专题报告




教学设计




送课下乡




网上论坛




实施阶段 ——落实方案  

   工作室工作阶段安排

2017.7—2017.10

1.起草工作室方案

2.筹建名师工作室

2017.10—2017.12

1.启动名师工作室

2.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进行阶段交流。

3.建立名师工作室群。

2018. 1—2018.7

1.筹备课题开题工作

2.主持人组织教学技能培训

3.邀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

4.建立学科资源库

2018.9—2018.12

1.课题研究

2.教学技能培训

3.教学研讨活动

4.送课下乡活动

2019.1—2019.7

1.课题研究

2.教学专题研究

3.学术沙龙

2019.8—2019.12

1.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2.撰写结题报告

3.教育研究发表会

4.送课下乡活动

总结阶段——成果展示与辐射

1. 教育研究发表

2. 编辑论文集

3. 专题记录片

4. 教学专著

以上的成果收入工作室的资源库,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展示与辐射。

六、有关制度

(一)会议制度

1.计划会议

(1)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培养计划会议,讨论本学年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培训内容、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及专题讲座内容等。

(2)按照工作室总体工作计划,在各阶段召开阶段性计划会议,明确工作室对骨干教师活动、学习期间教学教研的指导,学习、活动结束后的远程指导、课题研究的结题指导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2.阶段性汇报会议

按照工作室培养计划,针对骨干教师的阶段性学习、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和汇报课等,每学期安排两次或以上的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汇报工作情况,交流教学、科研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介绍培养任务、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提出和共同探讨解决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问题。

3.总结会议

每学年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展示本学年工作室所获得的成果,借鉴其他工作室或教育机构的成功例子,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本工作室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二)“师带徒”模式及学习交流制度

培训主要采取专家引领、“师带徒”经验分享、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骨干教师进入工作室跟岗学习阶段主要采用“师带徒”模式,以工作室主持人、特邀导师为指导,对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针对每个成员的特长,对成员实施教育教学的直接指导、远程指导及教育科研的专题指导。骨干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协同完成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完成培养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工作室主要管理者为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内部搭建互助平台,工作室成员可以通过平台积极交流各自在理论和教

工作室实施方案

为保证名师工作室的正常运行,督促学员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青年教师可持续地成长,成为秦皇岛市有影响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省市名教师,特制订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工作室以注重学术引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过程性管理为原则,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研讨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每个成员的互助合作、交流展示创设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团队发展。通过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成员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实现入室骨干教师和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

2.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瞄准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前沿,探寻教研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并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为研究方向,带领本工作室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

3.示范引领。引领小学数学学科建设,以同课异构、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成员共研、现场指导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展示活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本学科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4.交流平台(QQ群、微信)。开辟工作室QQ群,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建立“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教学资源库,使交流群成为本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5.研究成果。工作室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个案集(含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评析)、论文、课题报告、专著等形式向外输出。

二、工作室组成

主  持  人:徐娜

省级成员:方芳、冯丽、陈璐、娄艳梅、王亚军、李志敏、孙艳

市级成员:方芳、张妍、陈呐、刘堃、陈静、吕静、赵珊珊、刘君、李彬、李茜、贾茹玉

三、工作室成员职责

(一)主持人职责

负责工作室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工作,参与工作室活动,对工作室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发展平台,组织学习考察培训交流等活动。

    (二)工作室成员职责

1.在工作室主持人的指导下,制定培养周期内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发展实施计划,参照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督促自我发展。

2.积极参加省市区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本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活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规定的学习任务、科研任务和其他必须的相关任务。

3.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的不同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4.积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听课随想、读书笔记等,完成学员手册的填写,上交质量较高的作业。

5.工作室成员围绕学科课题,每个成员每年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在区级以上教研会议上交流,或获区以上奖励,或在区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师。

6.做好个人专业成长记录,及时撰写阶段性发展总结。及时总结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