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英名师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李丽英名师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丽英名师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60158

李丽英名师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丽英名师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60158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读蒋勋《美的沉思》有感

宁晋县第一实验小学  周玲


IMGP2793.jpg

择良书为友,必受益无穷。近日读蒋勋先生的《美的沉思》就颇有感触。蒋先生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成长在宝岛台湾,后又赴法兰西求学,他学贯中西,修养甚深。

《美的沉思》是他对中华美学的一次精心的梳理与品鉴。喜欢他用清逸的笔调为人所营造的艺术氛围。随他徜徉在美术史的长卷中,觉得身心俱澄,倍感惬意。

蒋先生此著述涉及美术、建筑、雕塑等诸多方面。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他着墨颇多的书画宣讲。从汉代起,穿唐宋,至明清,他总能发现经典中为常人所忽略的细节,并娓娓道来,引人溯回到彼时彼岸,随与嗅香。如讲到汉代隶书的“水平”与“波磔”时,他例举了书写汉隶的“一”字。他讲到:“它不是物理世界的平,而是在努力完成一种平,那种在各种偏离中努力维持的平,是心理上真正的‘平’,也才是艺术的’平‘。”这提笔最简单的一划,常人看来是再普通不过了。可蒋先生却让我们去反观自身,去找到个人心理上所期许的“水平”。这找寻“水平”之路必然充满艰辛,也许很多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去找寻,去摸索。我想,这应该是值得的。

传说仓颉造字,鬼神夜哭。每个字都有其内在的生命,“一”字笔划虽简单,却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我们的名字若拆解开来,或多或少都会有个“一”划吧。那么,人与社会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呢?笔划丰简,唯顺其道,方能和谐。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说到底不都是在对方的掌心去写那个“一”字吗?水平高下自当千锤百炼,能契合在一起的,必是在种种偏离中,努力寻找到了那个“共生点”。只是很多时候一波还未平息,却一波又将兴起。谁能与“生命大河”一路放声高歌,逐波了无牵挂呢?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这不只是艰难的选择,更是棘手的矛盾。

只有在读到唐代艺术时,我看到蒋先生的一句话方如释重负:“我们在唐代看到的常常是这样极端不同的对立与矛盾,但是,狂放中有收敛,拘谨中有叛逆的向往,这两者的完美互动才正巧是一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唐世界。”我体会最深的便是张旭与怀素的草书,在那笔走龙蛇的纸上,富贵繁华不过是空梦。只有极具张力的线条在诠释生命的原生动力,这是对法度森严之唐楷的解放,更是人对心灵自由的美好向往。古今同理,青山逶迤随两岸,栉风沐雨且行船。梦与现实在人生中缺一不可,并且很多时候梦想总是美不胜收,让人沉迷。

对于久囚都市里的人们,最为沉迷的怕是空山野水之境了。因此在中国美术中,我也对山水画青眼有加。而蒋先生更是位山水画高手,他在书中含英咀华,将宋代的水墨山水唤醒,让人一睹风采。蒋先生说:“宋代由唐代的繁华绚烂过渡而来,水墨空灵韵秀,’江‘或‘山’都不为人的喜怒而在,引领中国人的精神进入更为深沉的静观世界。”我遂感,笔法阴阳,墨分五味,在那焦、浓、重、淡、清中,画家将心思送入笔端,勾勒的已不止是自然的山水,而是作为人心灵的一种归宿。浮华阅尽,人也许更渴望安静下来。在安静中可以疗伤,可以休憩,可以抚摸忧伤的往事,可以一个人流泪。我感谢宋人创造的水墨技法,其价值似乎已经超越了美,超越了时空,它静止存在,又与人的心灵息息相通。嗔怒悲喜总会妨碍心智,可又有几人能做到无嗔无喜呢?那么去看看宋代的水墨山水吧,不论懂不懂画,总会获得一份安静,升起一点小小的知足,这难道不好么?

轻轻翻着书页,随时光流淌到明清,蒋先生将欣赏的笔指向了充满世俗味道的画作上。他说道:“画家与俗世的结合,表现在人物画的现实性格,表现在题材的日常生活化。”自唐宋元以来,书画艺术大都沿宫廷和文人这两个领域发展,世俗大众很少能感受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而明清之际因为社会的发展,一些高手自觉地走入民间,高超的技艺与丰富的色彩,为充满烟火味的生活谱写出一首首赞歌。这也使得中国特有的美能扎根百姓中,进而改变了很多旁支艺术,譬如戏曲的服装与舞台等。书画只有融入人间才最能彰显其丰富的生命力与多元性,才能给心灵以慰藉。

中国人自古都是与书画结缘的,因此不孤独,敢追求。而蒋勋先生更是让传统书画与当代人相聚成缘,这份缘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合上这本沉甸甸的书,我想,一个人物质生活再富足,若不读书,不思想,心灵也总会空虚。那么从阅读艺术类的书籍做起,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美无止境,相伴一路风光。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