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玲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任艳玲工作室

欢迎加入任艳玲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4512

任艳玲工作室

欢迎加入任艳玲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4512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2014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2016年第五期《课程·教材·教法》刊发了北师大程晓棠、赵思奇教授的文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文中提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在2017年陈琳教授的《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文中进行了下面的描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而学习能力则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三至五级的阅读基本技能包括:略读;扫读、找读、跳读;预测;理解大意;猜测词义;推断;理解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理解逻辑关系。

2016年《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见图示),该框架给出了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的目标。

 

blob.png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阅读品格两大要素。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结合当下中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可从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习惯提出合理建议;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要素。(王蔷,陈则航,2016

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锻炼思维,发展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如何才能有效地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一、阅读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李琴在多年阅读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遵循的几个原则[[1]]

(一)融合性原则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人文活动,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待于后天的学习。一方面,学生的视、听、思维功能发挥情况对阅读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和性格、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语言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也很大。要提高阅读能力,除了培养思维能力外,生词辨认、理解、速读等多种阅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在谈到教学原则时,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中。故培养思维能力只有与其他多种宏观与微观的阅读技能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二)因材施教原则

思维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强弱各异,千差万别。思维发展水平有超常、偏高、中常、偏低、低常五大类别,不同的个体在年龄的某一阶段,都以不同的方式归属于某一类。学生的词汇知识、阅读兴趣和习惯也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阶段性原则

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思维能力发展虽有个体差异,但也有阶段性共性。中学阶段,随着年级增高,年龄会增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初二学生基本摆脱了小学生的经验型思维的特点,他们的思维形式从经验型思维逐步向理论型思维发展。初三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已有迅速发展。高二是智力发展的成熟期,理论型抽象思维占优势。针对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应抓住一些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进行重点训练。

(四)系统性原则

初中课本中的阅读素材从一个单元到一册课本,再到整体教学计划的贯彻、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有一定的系统结构。每册课文体裁的安排也很有层次,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叙述文、传记、小说、故事、童话、报道、、说明文、议论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强调欣赏价值,作者常常使用夸张、比喻等许多文学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这类体裁的文章重在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说明文、议论文等社会科学专业的阅读要求阅读者掌握有关词汇,正确理解因果关系、历史信息,组织材料,寻找事实,解释抽象概念,理解时间、空间、时空顺序的概念,深入理解原文,保持批评态度,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这类体裁的文章重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系统地训练各种思维,使各种思维能力一步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2]]

(五)全面性原则

尽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遵循学生思维阶段性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找到最佳的适应课时和训练时机,但这样毕竟只侧重于某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培养某一思维能力,一定要尽量做到系统和全面,善于把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进行求同思维培养时,就要兼顾到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顺向思维培养时,也要结合逆向思维的培养等等。

此外,李琴还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在阅读中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比如从课文导入入手,从课堂提问入手,从课堂教学用语的选词入手,从阅读检测题的设置入手等,具体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进一步的介绍。

二、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

先天遗传对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品质的影响更大、更深。科学的教学理论都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3]]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

(一)通过任务设计来培养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时,根据任务设计的目标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李杰的研究[[4]]从以下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探索。

1、设疑解惑,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教学时通过设计思索性问题 (包括综合分析类、概括类、推理类等),训练学生善于深入地、逻辑清晰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具体而言,可以设计分析文本结构、概括文本主题等分析概括类任务,或者设计词义猜测、作者意图等推理性任务。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阅读材料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Which four habits of successful learners are mentioned?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基本结构,成功学习者的习惯主要包括Creating an interest in what they learn; practicing and learning from mistakes; developing their study skills; and asking questions.”通过设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文本的结构。

2、启发拓展,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教学时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激活与之相应的知识图式,开展系统的、全面的思维,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文本。

在教授第七单元阅读材料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之后,设计一个Further discussion任务:Should the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ecide their hobbies? Give the reasons, please.这道思考题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理由,因而通过讨论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拓展思维,更为全面地认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类问题设问后均要预留适当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思考,给学生提供全面、深度思考的空间。

3、限时训练,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在正确基础上的速度,包括速度和正确率两个要素。教育心理学认为,原始学习的速度与保持成正相关。学习快则遗忘慢,学习慢则遗忘快。一般来讲,阅读过程中速度与理解也是相辅相成的。一定范围内,阅读速度加快能促使词句分析性阅读水平向综合性超句子话语阅读水平转化,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加快阅读速度[[5]]

教师可以运用 PPT 或卡片,使句子或者短文在一定时间内闪现,迅速捕捉句中的关键词,然后就内容理解提问。例如快速呈现句子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Mid-Autumn Festival and 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 然后提问:“How long have Chinese people been celebrating Mid-Autumn Festival?”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ChinesecelebrateMid-Autumn Festivalcentury等。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单词组块为词组,按意群阅读,训练学生扩大视幅的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运用skimmingscanningguessingpredicting等速读技巧,坚持限时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调整阅读速度。

4、多重变式,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智力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善于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地组合分析问题。教学时就文本内容设计辩论活动,能够在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还可以通过转换角度设计作业、变换条件得出不同结论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例如,第一单元阅读材料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中有这样一段表达:The teacher spoke too quickly. But I was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because my pronounciation was very bad.为了训练学生们的思维,以此为基础设计一道填空题:Wei Fen’s teacher spoke ______ quickly that she could’t follow the teacher. But she was afraid to ask questions ______ _____ her bad pronounciation. 此时,句子表达和语境发生了变化,因此空白处不能再运用原文中的toobecause,而应该填写sobecause of。这类任务的特点是条件变化了,结果会随之而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克服定势,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即创新思维、求异思维,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发散性。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阅读文本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或任务,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积极思考,从多个角度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

复述、演讲和仿写文本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后可以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所学文本进行表述或演讲,指导其经常变换词组和句式,例如肯定和否定之间的变换、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变换、同义词之间的变换、反义词之间的变换、句法结构的改变等。仿写既可以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片段练习,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或过渡照应等方面[[6]]。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和程式化的思维模式,善于拓宽思路,创造出新颖、超常的思维成果。复述、演讲和仿写是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应用的再创造,既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敢于质疑,训练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指一种有目的性地,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思维过程[[7]]阅读的高层次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解码,也不是纯粹获取信息,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已有的知识与文本中的内容相联系,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解释、评价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以及对作品人文理念的鉴赏[[8]]。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七单元阅读材料是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在教授时可设计这样一道辩题:Robot, good or bad for us?让学生开展辩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突破思维定势,克服程式化思维,面对新的科技产品要树立批判性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分析,敢于质疑的态度,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预测、提问、分析、评价等环节来培养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能力时常用到的策略有预测、提问、分析、评价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这些策略能够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阅读,从而培养他们探究质疑、分析评价的阅读习惯。要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把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渗透到常规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9]]。以下是张湄从预测、提问、分析、评价等环节总结出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培养的策略[[10]]

1、预测

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中可能探讨的问题进行猜测。预测可分为读前预测和读后预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前预测课文内容,或在阅读后对课文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预测。这些预测必须是合理的、可行的。在进行读前预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导入、标题、插图、文章出处预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读前预测相反,读后预测要求学生在清晰掌握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预测课文的发展结果,因此,相比读前预测,读后预测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例如:人教版必修三Unit 2 Healthy Eatingreading部分讲述了男主人公Wang Peng所开的油炸食品店与Yong Hui开的健康食品店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教师可通过以下教学步骤来实施预测这一教学策略:

Step 1: In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writer sai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restaurants was on!”Work in group and discuss who will win the competition?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Step 2: Turn to Page 14 and find weather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is the same as yours.

(设计意图:验证学生的预测是否与作者设计的结尾相同)

2、提问

阅读时,质疑的能力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提高理解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初期,教师的提问不仅能启发学生思考,还能起到引导学生质疑的作用。教师要通过提问,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由教师提问学生提问的过渡。因此,教师的提问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描绘出准确的、有助于个体内化、且能和其他学习建立联系的心理图式。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教师应该多加思考什么样的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质的提问是有目的性、清晰并且明确的,它们能够使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水平的互动

例如:人教版必修4 Unit 1 以杰出的妇女为主题,讲述了Jane Goodall为了帮助非洲野生动物作出的杰出贡献。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的提问有: 1. How to define a woman of achievement? 2. Describe another woman of achievement you know.通过类似提问,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拓展,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深入,同时还构建了自己对伟大的妇女这一概念的认识。

3、分析

对文章的分析过程实际上也是运用思维能力的过程。深层次阅读要求读者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还要能够分析作者试图通过字面所表达的隐藏意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来获取文章的隐藏含义。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分析、辨别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在阅读文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分析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从而适到对文章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选修Unit 2克隆羊多利的故事为背景介绍了克隆技术的用途、受到的挫折以及社会各界对克隆技术的看法。由于本课是选修课文,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侧重点放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观点并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在无形中培养思维意识,比单纯教授课文更有意义。

4、评价

评价是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在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拓展性学习。评价一般在深入阅读课文内容后进行,教师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观点、目的、文章的背景、内容、修辞手段、篇章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学生可赞同作者观点,也可以对文章的某个部分进行批判质疑,并提出相应的观点、意见。评价需要学生在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给出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评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对思维能力也有明显的帮助。

例如:人教版必修 Unit 3阅读课Travel Journal,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问: How do you like the way they travel? 或对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提问Do you like Wand Kun’s sister? 学生如果对课文足够熟悉,便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线索,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发表看法。

(三)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来培养思维品质

语篇discourse)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衔接cohesion),主要是指语篇表层结构上的关联,主要通过照应、指代、替代、省略等词汇或语法的手段把句子联系起来。连贯coherence)指的是语篇中各成分间在意义上的关联,连贯性使得语篇自然流畅,语义发展清晰,行文合乎逻辑。通过语篇分析,学生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信息结构、衔接手段,而且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汇的意义和细节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张淳的研究[[11]]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文脉分析、段落发展、句间关系)探讨了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做法。

1、文脉分析。

文脉指文章的脉络。即文章信息意义的框架结构。文脉分析,首先要分析文章的题材和体裁,其次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不同文体的文章往往有着不同的篇章结构。所以对阅读材料文体特征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比如说,议论文要从论点、论据和论证方面来分析。记叙文要分析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等要素,如此等等。多数文章的第一段是开篇部分(introduction)。通常由总体陈述和主题陈述两部分组成:中间段落是文章的主体,往往由一个主题句和若干个辅助句组成;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2、段落发展

段落发展paragraph development)是指段落的构成。在英语中,通常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由主题句Topic Sentence,简称TS)来表达,另外有若干个说明中心思想的句子,称为辅助句Supporting Sentences,简称SS),段落的结尾句子总结全段的内容,称为总结句(Concluding Sentence,简称CS)。在不同的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方式可能会有很多的变化。主题句往往在段落的开头,但有时可能在段落的其他地方,甚至不出现主题句,或者不出现总结句,要看具体的行文来具体分析。常见的段落发展模式如下表。

blob.png

    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七单元阅读短文的第五段分析:

TSRobot scientists are not just trying to make robots look like people.SSFor example,there are already robots working in factories.SSThese robots look more like huge arms.SSThey do simple jobs over and over again.SSPeople would not like to do such jobs and would get bored.SSBut robots will never get bored.

3、句间关系

句间关系。主要指段落中或者是跨段落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个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通常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对比关系、时间顺序关系、递进关系等。常能在文章中找到各种句间关系提示词,如:表因果关系的有:forsobecausesincethereforeas a resultconsequentlybecause ofdue toas a result of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