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梅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张咏梅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咏梅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68795

张咏梅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咏梅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68795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调研:你如何教学“量筒中水的凹液面”?

——读徐志红老师随笔“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引发

  


批判质疑调研——在用量筒测体积时,老师们要求学生视线与水凹液面的底部齐平。而实际上,水的凹液面,我们一般是看不出来的。此处,您是如何进行教学处理的?

—— 张咏梅

p4YBAFpzUuOAAWusAAAxF_bLEgU175_b.jpg  


附   徐老师的随笔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徐志红


没有质疑就没有发展,没有批判就没有改进,质疑和批判推动科学的发展。物理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质疑、批判精神,只是为教书而教书,那我们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质疑和批判是一种非常好的培养思维的方法。今年暑假,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正高级教师郑青岳老师做了关于质疑与创新的讲座,以初中教材中的内容为案例,对教材以及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在座老师感悟质疑与创新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于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郑青岳老师认为老师们在与学生研究的时候,要求学生视线与水凹液面的底部齐平。而实际上,在观察的时候,只看到液体表面有一个比较厚的液面。既然有厚度,那肯定有一个上表面和下表面。但是水的凹液面的现象,我们一般是看不出来的。既然看不出来,那么水的真正液面是上表面还是下表面?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的。既然都没有看到水的凹液面的现象,那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怎么能确定水的凹液面才是水的真正的液面?是不是仅仅因为教科书上面是这么写的,于是我们就这么教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就成了真正的教书匠。我们所追求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之前的每次课堂,我虽然能够发现这样的问题,刹那间有一丝的疑惑,由于懒惰导致没有正视、研究这个问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扮演教书匠,强行的把知识机械的告知学生。我想这样的教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违背课程理念的教学。

image.png

关于飞机的升力。一般的教学都是按照飞机正常飞行的情况来分析的,由于机翼的上表面是凸的,所以上表面部分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就获得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当这个升力大于等于飞机重力的时候,飞机就飞起来了。也就是告诉学生,飞机的重力都是靠这个升力克服的。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从来没有对此产生疑问,于是每一年都按照这样的套路传授给学生。

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图片,上下两个飞机,上面的飞机是倒着飞的,我记得应该是某次航空表演的时候有一个飞机的特技展示,我相信很多老师应该看过这样的现象。于是问题就来了,上面的飞机倒着飞的时候,机翼的下表面是凸的,下表面流速大,他会得到一个向下的力,再加上重力,那么飞机是要加速掉下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来没有对这种现象质疑过或者对自己的教学质疑过,我们一如既往的按我们教学习惯在孜孜不倦的继续,然而,我们确实是在不断的犯各种科学错误,却浑然不知,那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所以我们应该带着质疑的眼光、批判的精神,去重新审视教材和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们更应该养成并提升自己的物理观念,习惯用物理眼光去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质疑精神。


image.png作者简介:徐志红(1975年),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就职于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任物理组教研组长,曾获市“建设第二故乡”优秀青年、区三等功,区优秀共产党员,无锡市梁溪区第一批物理学科带头人。聘为无锡市首批智慧教育名师助学活动授课教师,主持并参与两个省级课题,多篇论文获奖及发表,18年参与河北保定公开课《变阻器》展示。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