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黎明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万黎明工作室

欢迎加入万黎明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45025

万黎明工作室

欢迎加入万黎明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45025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三角形的边》说课 

万黎明工作室   田艳华团队  李颖




李ying.jpg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学习基础上的延伸。本节教材强调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体验、探索图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特别重视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为后续的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养成了动手操作的意识。但学生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三边关系”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脱离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需要的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

三、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学会应用它们经历有关的计算、证明;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善于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经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发现和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以我县推行的“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理念,注重知识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法、演示法、探究法进行教学。

学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运用的学习方法。

(结合教材特点,我做的准备是:)导学卡、多媒体课件、两组纸条、学生课下每人准备总长度为18厘米的绳子,任意剪成整厘米数的三段。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7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分钟)

通过观看多媒体放映的图片(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现代的宏伟建筑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的自行车,感受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再由老师告知学习三角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出主题。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  个体建构

1.借助导学卡,出示自主学习提纲,学生独立完成。

(1)观察,下面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不是的让学生说出理由。


liyingtupian .jpg


2.在黑板上出示两组纸条线段(一组能围成三角形,一组不能围成三角形),找学生到板前来围一围。学生操作。

结合学生观察操作结果,引导学生猜一猜,能否围成三角形,可能与什么有关?从而得出三角形定义及相关概念。

到底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拼成三角形呢?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形入手体会三角形的相关要素。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方式的选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课下每人准备总长度为18厘米的绳子,任意剪成整厘米数的三段。

用自己学具拼三角形

1、明确活动要求:先自己用三条线段围一围,看看结果。

2、在进行小组交流自己的结果,做好记录。

三条线段长

能否组成三角形

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3、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困生进行鼓励、帮助。促进各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开展。各小组会积极进行讨论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一改以前给出的三条线段为给出的一条长度为18厘米的线段,让学生自己剪,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活了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亲历亲为,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问题中寻找结论。填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三角形,那么此时就是加入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最好时机,若没有同学有出现特殊三角形,教师准备。

(一)交流探究学习问

1.选取部分小组展示。

2.每小组展示完成后,生生之间进行质疑、答疑、评价。

(二)课件展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

教师要用心去倾听,仔细去观察,捕捉学生发言中的独特想法,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走向深入,引导学生说出能够成三角形任意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汇报交流:

针对学生展示时的板书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有了实验探究的环节的环节,就会促进学生认真的倾听,促进展示的同学提高自己的认识。展示一方和倾听一方都积极的进行思考、表达,力求让课堂精彩,让学生灵动

数学知识奥妙深邃,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为切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质,我创设了环节四“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反馈达标  拓展延伸

五、课堂小结 升华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怎样最快判断出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

你是怎样判断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的?

以问题形式,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六、布置作业

 针对初一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置了分层作业.

设计意图: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反思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深刻地领会到:

1、教师要做一个边缘人,给学生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凡是学生能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主去做。

2、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跳出数学学数学。把练习题融入到趣味情境中,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