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娜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张利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利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0396

张利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利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0396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小说阅读中的铺垫、伏笔与照应

邢台二中  李燕  2020.9

一、铺垫与伏笔的概念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伏笔: 就是上文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伏笔强调的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待。

二、举例分析铺垫与伏笔

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

    如《边城》第一章关于茶峒小溪的描写——“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由小溪写到渡船,再写到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

    再比如《边城》第二章关于茶峒码头、河街、吊脚楼等的描写——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一般来说,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大多是背景式铺垫。

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前面林冲买刀寻敌的情节正面衬托最后雪夜报仇的情节,突出表现了林冲性格中快意恩仇的特点,使人物性格的发展更具合理性。

    再如《边城》中第四章翠翠偶遇傩送,情窦初开的情节正面陪衬第十四章翠翠梦游在傩送的歌声里,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前后贯通,扣人心弦。

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场交接”和“出门沽酒”等情节在铺垫的方向上与最后“雪夜杀敌”的结局就是相反的,不断表现林冲性格中的安于现状、委曲求全,就越能凸显他忍无可忍、奋起杀敌的反抗精神。

    再比如:《套中人》中前面用了极为丰富的笔墨铺陈叙述别里科夫性格孤僻、逃避现实、因循守旧、恐惧变革的形象特征,后面突然出现别里科夫差点结婚的情节,使整个故事氛围由压抑沉重突变为滑稽搞笑,又是漫画事件,又是自行车事件,又是吵架事件,故事情节陡然紧张又戛然结束。

    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4、《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三处伏笔:

比如第8段在草料场,林冲与老军交接时,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为后文林冲冒雪沽酒埋下伏笔。

再如第9段“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座古庙。林冲顶礼到: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为后文林冲夜宿古庙埋下伏笔。

还有第10段“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后文陆虞侯等三人“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进而原原本本说出谋害林冲的真相埋下伏笔等等。

伏笔:沽酒+古庙+石头挡门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伏笔往往能够体现故事情节内在的、深层的联系,往往具有柳暗花明(出人意料)的醒笔作用和静水深流(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三、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①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背景、环境、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目的是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势;伏笔是为了对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节不引起读者疑惑。

②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所用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者尽管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甚至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但其着眼点是为隆重地推出主要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隐性”的,往往一笔带过,越让读者无法轻易察觉到, 则说明“伏”得越巧妙, 越高明。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或章节开头,而且是一铺垫完,紧接着就推出主要人物或事件。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伏笔与下文照应的事件有一定距离,甚至是开头和结尾的照应。

四、关于照应

     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铺垫了背景、原因或埋下了伏笔,进行了暗示。行文注意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结构浑然一体。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题文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三种类型。

    要判断文章前后内容是否照应,应把握以下几点:

  (1)照应的内容可以是句与句,段与段,也可是句与段。

  (2)相照应的内容可以是一处,可以是多处。

  (3)后文可以与前文相关联,可以是文意的再现、延续、深化,或者是对前文的回答、解释。

真题展示:1: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书匠》

        ①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②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③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④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属于衬托式铺垫】

真题展示2:2019年高考全国2卷《小步舞》莫泊桑

②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③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④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结尾:

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为故事的发生做铺垫。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样切入显得十分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苗圃成了贯穿全文的表演舞台,展现了老人的一生。③前后照应,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结束了,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