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青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王万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王万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1819

王万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王万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1819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带着我的孩子们浸润书香

王姝洁

 

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正因为阅读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让每一位小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那美丽的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动人的光彩,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并且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专注成长,积蓄自我的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从事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涵养自己的知识底蕴,先丰厚自己,才能用自己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发展,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带着思考,在教育中蕴含着求真,兢兢业业又不断创新,尤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阅读教学特色,2003年获得市级优质课;2004年在河北省冀教版教材培训中作观摩引路课。不断总结经验,多次有论文获奖,其中2001年,论文《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评选一等奖;2003年,论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途径》获河北省课题论文评选二等奖;2007年,撰写的《跟我游张家口》获河北省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选三等奖;2009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四个一创优工程”“学科带头人”。

二、专注课堂,引领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的主阵地,阅读教学从课堂开始,应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辐射结构,教师要做的是带着学生进入课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然后引领他们进入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利用知识联系,寻找阅读的生长点

现行教材构建了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很多课文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形成了教材的“空白”处,也有许多意犹未尽的“缺口”,等待教师引导学生“补白”。由课文中的一个点,即时的生发出课外的另一个点,教师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丰满教材内容。如教《百合花开》,出现林清玄的一段话,引导学生感悟百合花就是林清玄的人生写照;教《二泉映月》,通过补充阿炳的人生经历,理解“饱经沧桑”这个词。教师从教材“空白”处探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能使教学充满活力。

2、利用多种方式,优化阅读的迁移点

语文学习,在于长年累月的课外拓展、潜移默化的内化而成。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由一篇文章,读作者的一些文章,从而喜欢上作者;由一个故事,读包含故事的一本书,从而喜欢上这本书;由一篇课文,读相同题材的几篇文章,从而生发出不同的人生感悟。

(1)前置性阅读

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比如《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长征很遥远,我们就充分利用背景资料,把长征的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近那段陌生的岁月,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时也找一些报刊中与课文相关的美文让学生阅读,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比如,教学《詹天佑》,选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对人物有个初步的认识。

(2)延伸性阅读

根据所学课文内容或作者选择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同中求异。包括同一作者的同类作品和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学生课内学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介绍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冰心的《再寄小读者》,课外让学生阅读冰心的一系列相关的文章《十年》《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学习了《深秋的怀念》一课后,我推荐学生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又比如,教《鸟的天堂》,便把学生带向季羡林《荷塘清韵》。

(3)鉴赏性阅读

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中的片段或根据其中某个部分改编的,因此,学完课文以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教《草船借箭》时,我引领学生在课文与原著之间“进进出出”,将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及阅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接着,出示原著与课文相关的部分,引导学生体验原汁原味,而且从一个故事片段看整个故事、整本书。然后,召开一个《三国演义》故事会,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同学们讲了《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精彩情节,无论讲的、还是听的同学都兴致勃勃。最后,以孩子们充满渴望的话:“我要找本《三国演义》来看看。”为这个内容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3重视活动与评价,保持阅读的演绎点

  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给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提供展示、交流、演绎的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阅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开展诗歌、散文朗诵比赛(如冰心、泰戈尔的诗歌等等);举办演讲比赛;开展阅读竞赛等活动。

(2)举办阅读卡、读书笔记展示会,把优秀的张贴到教室后墙上,供同学交流、欣赏,展评的过程本身也是好的积累方式的推广过程。。

(3)开展重读名著、名著述评等专项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读完《三国演义》之后,让合作小组汇报读书情况,汇报形式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朗诵精彩片断,甚至可以用表演形式演绎精彩篇章。通过交流,不仅加深了对名著的理解,激发了阅读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合作探究的能力。

(4)开展各类读书征文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注重激励评价,养成阅读习惯。赞美犹如阳光,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激励,有了老师恰当的激励和评价,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产生自觉的阅读行动,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主持课题,带动全校的活动

2010年9月,我主持了市级实验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我带领课题组教师,不断探索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规律,寻找课内外阅读的延展点,实验阶段,学校的各个年级段都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以我带领的高年级班为领头班,带动课题组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每学期,我们都制定不同年级段的发展规划,以一个实验教师的重点班为领头,带动全年级的阅读,我们主要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尝试:

1、营造全校的读书氛围

我们以课上的阅读指导为主,让读书多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读书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开来。比如我们在进行沈石溪的主题阅读时,开始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在不断的讲评中,更多的孩子被吸引了进来,我们又用“好书拍卖会”,进行年级之间的交流,更多的学生在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开始了阅读。每个学期,我们都进行读书笔记展示,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促进自己的发展。

2、推荐书籍指导

怎样帮孩子选购好书,博览群书才能开拓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读书既要尊重孩子的喜好,又要进行教师的有效指导,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书的主人,阅读积极性会更高。我们根据本校的情况,制定了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而且在实验阶段不断的调整,为实验总结经验。

科研课题的研究引领我的专业成长,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着自己的学识,奠定着语文教师的素养,成就了个人的发展,20091月,参加张家口市班主任素养大赛获二等奖;20093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124月,参加张家口市首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撰写了论文《内引外联、相得益彰》,201012 月, 在张家口市语文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同时获河北省级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