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英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李丽英名师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丽英名师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7813

李丽英名师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丽英名师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7813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你知道多少?

2019年,

是中国批准加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成为缔约国的15年。

目前,

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32个,

入选急需保护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7个,

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1个,

合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6月8日,

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手工君在这40项名录里,

选取了十项中国传统手工艺,

咱一起领略传统工艺之美。

 

 

01 中国篆刻

列入年份:2009年

 

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的结合、用来制作印章的艺术。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历史,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基础。而篆刻艺术史,则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02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03 中国桑蚕丝织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蚕桑丝织是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和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04 中国剪纸

列入年份:2009年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05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

 

06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承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将“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运用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

 

07 热贡艺术

列入年份:2009年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等村落,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富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08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等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窑擅长薄胎厚釉,烧制的“粉青”“梅子青”,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09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列入年份:2009年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等都有严格要求。因保存时间长,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010 中国皮影戏

列入年份:2011年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着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作品有的通过口头传承,有的以书面形式呈现,多以家庭、戏班或师徒等形式进行技艺传承。

 

 

原文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AwNzIzMg==&mid=2650822947&idx=1&sn=dce5cd0c198245c31487eeee78a398d3&chksm=84f2ae8cb385279a64eb29a79d6ae19b3c46b73fa18951a625f791af17ce146b64b9e5f50bb3&mpshare=1&scene=1&srcid=&pass_ticket=rWwH4gvuy%2BI03mEIX77rLxWJRAQoiubCYhY25DevQOQaQlkBKWziHs5Lfo7MR%2FS1#rd

 

版权所有©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