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 单元主题: 想象 课题: 《古诗二首》 | ||||
课时教学目标 |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 ||||
课 时 | 一 | ||||
教学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随堂思考 | |
一、导入
|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来说说,你都去过哪里? 和大家一样,古代的诗人们也喜欢游历,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写景的诗词,今天,我们就跟着古诗一起去旅行。(望庐山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有美丽的景色呢? 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诗仙李白的足迹去山中的寺庙看一看。 3.板书课题,介绍“宿”字并组词。 4.理解诗题目的意思。
| 1.自由背诵写景的古诗。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书空课题,说说宿字是怎样认识?(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给宿组词。 3.理解诗题的意思。诗人什么时候住宿在哪? |
复习学过的古诗,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了解理解诗题的方法。为学习古诗打下铺垫。
| ||
二、学习第一首诗《夜宿山寺》
| 1. 一读,读准确。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那里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指名读。所以,学习古诗词,我们首先要把诗读正确 2.二读,有节奏。 古人读诗,不仅要字正腔圆,而且还要吟出节奏和韵味。像这样的五言绝句,应当怎样读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83页,边听老师读,边用“/”划出停顿。(师范读) 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注意:不仅要读出节奏和韵味,还要边读边想象,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座藏经阁,它建在高高的山上,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座楼真——怎么样,特别的“高”。板书“高” 4.全诗的每一句都在写楼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危”字,组词,写“危”字。所以,现在它的意思多和“危险”有关,在诗中还是这个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山巅、山崖之上,这个人看起来也非常的—高。所以“危”是什么意思?“危楼”?这个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老师板书“危”。“三个一”(粘贴奖励) 5.学习第一句。 危字说明楼高,诗中还有哪个词体现出楼高?百尺 一尺有33厘米,那百尺就是说,这个藏经阁差不多有十多层楼那么高。谁能读出这种高的感觉? 6.拓展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吗?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很喜欢用夸张的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看。 每句诗读完给解释。(拓展夸张的修辞手法。) 还有今天学的,齐读前两句。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7.所以,在学习古诗时要通过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就是三读要理解。 我们再来读读前两句,可以加上动作,边读边体会这座楼有多么的高。 8. 除了这两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楼很高?学习第3、4句 这还是李白看到的吗?是他——想到的。李白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又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说) 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9.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眼中所见,借助大胆的想象,把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整首诗都在写楼高(百尺、伸手摘星星、不敢大声说话),每一句都在写楼高,而且一句比一句高。 10.四读、想画面。 刚才跟随李白感受到了高耸入云的藏经楼 ,你能不能根据你看到的,想象到的,编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可根据提示,也可自己组织语言。指名说,语言表达要清楚,想象力要丰富。 听了你的故事,我仿佛有置身其中了,这就是四读想画面。 11. 五读,会背诵。 (读了这么多次,会背了吗?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背背吧,注意,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背出来)这就是五读会背诵。 小结五读法:学古诗的时候,我们要熟读成诵,而读,也是大有学问的。每一次读,都要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每读完一次,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也就更深刻的,五读法,你学会了吗? |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
2. 了解五言诗的节奏,并根据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指名读、齐读。)
3. 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4. 写危,组词。
5.除了危体现出楼高,还有高百尺也能体现楼高,并能读出高的感觉。 6.回忆夸张的修辞手法。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自由读,想象画面。
8.自由读,谈感受。
9.齐读整首诗。 10.把自己看到或想象到的画面编成一个小故事。 11.背诵整首诗。 |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读准字音到读出节奏,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朗读。
课标中提到: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环节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 ||
三、生字复现。
| 1. 看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好,小星星也来和我们打招呼了,自己快速的读字组词。 2. 自由读并组词。 3. 咱们来开火车摘星星,注意要求:读字组词,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 4. 写“敢”。 | 1. 自由读并组词。 2. 开火车读,其他人跟读。 3. 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写“敢”。
| 通过游戏的方式识记复现字词,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夯实识字基础。同时,写字时抓关键笔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 ||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敕勒歌》。
| 1.感受到了高耸入云的藏经楼,接下来,咱们再去南北朝时期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风光吧。板书课题。《敕勒歌》 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就是敕勒族的民歌。 2接下来,我们就运用刚刚学会的五读法,一起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 1. 一读,读准确,都来读读吧。 2. 二读,有节奏,谁来挑战? 3. 听着这首诗,我们来到了阴山脚下的敕勒川,同学们看84页这幅图,最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4. 联系图片,借助想象,描绘画面,理解诗意。 5.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是啊,这里野茫茫 6. 蓝蓝的天空 是啊,这里天苍苍 7. 不仅有牧民的蒙古包,还有这里的天也像蒙古包的屋顶一样,笼罩在茫茫的草原之上 如此静谧的美景,真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啊!忽然,草原上的微风吹过……你看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 一个吹,一个低,一个见,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带着对草原的向往,一起来读读吧! 8. 小结:我们再学习古诗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 3.背诵古诗。 | 1.挑战一读读准确,二读有节奏。
2.描绘最先映入眼帘的有哪些景物。
3.联系图片,借助想象,描绘画面,理解诗意。 4.读出画面感。并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5.齐背古诗。 | 将上首诗学习到的方法学以致用,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 ||
五、小结。 |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跟着古诗去旅行,不仅感受了山川景色的壮美,更领略了想象的奇特魅力。同学们多读书,多积累,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