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黎明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5月,是河北省教育厅命名并授牌。工作室汇聚了我省八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八位数学教师对中学数学教育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智慧,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收获。工作室通过开展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等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学习、交流、研究、合作过程中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名师。其愿景与追求是把工作室建设成传播优秀文化的教育基地;深化课程改革的
实践基地;落实素质教育的示范基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标杆基地。
第一阶段:学习与实践
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和站位;反复打磨优质课程,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 交流与分享
与自己交流,提高自省能力;与同行交流,提高分享能力;与专家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第三阶段:收获与成长
提高专业成长水平,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成长管理水平,形成独特的育人风格;提高综合素质成长水平,形成实物性成果。
为了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以下制度,望各位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一、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学期初召开一次集中会议,内容为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成员作研究成果展示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末安排一次阶段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检查各项工作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 、学习制度
(1)自主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学员要根据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确定自学主题,每学期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利用工作室微信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2)自勉学习。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著,征订并认真阅读两种以上教育研究杂志,并撰写读书笔记。随时整理教育教学经验,做好文字积累工作。
(3)自助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计划中要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因自身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学习,遇到疑难问题提交到工作室,集中研讨解决。
三、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准时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各项工作,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参加线上教研活动,须向主持人请假。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主持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 在工作室微信群进行在线研讨。
(3)工作室成员围绕研究专题每学年撰写两篇以上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或论文。
四、工作制度
(1)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工作室每位成员,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定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安排培训过程。工作室成员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学、教、研活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并有研究成果。
(3)工作室要及时通过公众号、交流群发布学员提供的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信息,工作室的工作动态,学员的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等教育研究成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