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霞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高俊霞工作室

欢迎加入高俊霞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4795

高俊霞工作室

欢迎加入高俊霞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4795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画最大的同心圆  筑体育教育之梦 

                  -----河北省名师高俊霞工作室U-S研究共同体创新发展之路



名师工作室的设立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政策的主动回应。2014年5月,9月先后挂牌成立了长安区高俊霞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石家庄市高俊霞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员有区市骨干教师26名。2017年7月,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小学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河北省名师高俊霞工作室成立。有来自省内不同地市的8名学员。

在主持工作室期间,我们以问题为中心,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学员所在的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建立起了学校联合体,开展联校教研,采用“集中教研、分散活动”的实施策略,构建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名师示范、专家引领联研磨课目标指引精细高效,辐射共赢”为主线的系列活动,更好地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指导、辐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扎根课堂实践—— U-S 研究共同体的萌芽       

1、联研磨课促成长

课堂既是名师成长的沃土,也是检验名师含金量的试金石,还是名师展示风采、辐射周边的舞台。区、市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把目标定位于课堂,立足教学一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研活动,让不同类型的教师上各种研究课,老师们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研讨,集思广益,多角度、多层面地对课堂进行审视,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先进有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落地。三年来,我们共开展了8次研讨课和十多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六次全区范围内的示范展示课和专家讲座,扎扎实实,不摆花架子,总结出了不少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名师示范促提升

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多次开展“名师上名课”“金点子交流会”“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头脑风暴”活动作为省特级教师的我,依然深耕教学一线将自己 30 多年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于青年教师。面向学员亲自上示范课,还为团队录制数节示范课、研讨课的完整视频致力于构建常态化高效课堂。暑假期间组织学员观看“我的名师课堂”、全国优秀体育展示课等近十节课的教学光盘,每个学员写了二十多篇的观课报告。通过多样化的名师师范、引领,切实激发学员们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提升认知水平,优化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学员们通过近距离地观察名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流程,把握其思想精髓,学习名师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充分发挥名师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专家引领明方向

实践需要理论去支撑,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工作室一直高度重视专家的理论指导,不断拓宽教育视野,促进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市级工作室发展到后期 感到名师工作室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一时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主动去找师大的刘春燕教授寻求破解之道。经过教授的引荐,2016 年 9 月,加入季浏教授牵头的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此后的两年间,带领工作室学员积极践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让“立德树人”理念在 体育课堂中得以落地。经过2年的实验,以往学生上体育课活力不足的现象得以改善,学生的体测数据确实有所提高。同时,还多次邀请省体育教研员李艳群老师和不同的高校专家对工作室的工作给予专业指导,与学员们共同讨论最新的教学设计格式和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大家补充能量,促进学员们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慢慢内化为教育信念、外化为自觉的教育行动。高校专家帮助小学教师探究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增强小学教师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小学也为高校专家提供了教学实践和检 验理论的场所,帮助高校专家创生新的理论生长点,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转化。“共生共长”的伙伴协作关系雏形初现

二、省级名师工作室的创新举措——U-S 研究共同体的建立

省级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因为有市级、区级工作室近三年的工作室建设经验,工作室建设推进扎实而顺畅。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发挥工作室示范辐射作用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拓宽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积极为教学实践经验寻求来自高校专家的理论支撑率先和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崔冬雪博士的专家团队建立起U-S研究共同体U-S协同发展主旨,以编教材为主线,立足一线体育教师的困惑,聚焦精细化课堂教学开展了基于线上线下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推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互动共联立目标    

1)改变模式:省工作室成立后,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改变以往的深井模式,改进团队的架构,我们把学员单位作为工作室的基地学校,把机械化的深井模式转化成生态的模式工作室在河北省有7学员,就有7个团队,每个团队还有无数个体育老师,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和网络桥梁,使主持人、师范大学理论研究专家、学员、学员学校的体育老师之间建立无缝链接,随时都可以联系,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网状的、有韧性的、分布式的结构,由下而上,提出问题,大家一起研讨,给出合理的科学的解答。

 

 

 

深井模式          灵活的深井       灵活共联团队

2)树立目标:安德鲁·卡耐基说过“目标是能指挥你的思想,释放你的能量,激发你的希望”。在工作室初次见面会上,要求每个学员用有一个一分钟自我介绍,说清楚你叫什么?来自哪里?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加入工作室的目的是什么?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这里就包括了老师们的想法和目标。比如:

 

 

 

 

 

通过跟学员沟通,达成一致,决定用目标和使命指引未来,寻找体育教育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规律、动作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打造具有生命力的、精细化的体育课堂教学,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能活起来、动起来、兴奋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活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体育、爱上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2、求精做细提效能    

我们U-S研究共同体,全体成员利用周六日,通过微信群、QQ群的视频通话,进行网络研讨,分别从教材体系的架构、单元计划课次内容的安排、课时的书写格式、教学的语言的精炼、教学过程的精细安排,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三年的时间,我们坚持不懈,克服了种种困难,不管是出差还是休假,从未间断周六周日的研讨,大家相互学习、一起探讨、内化、有效整合、灵活应用,节约了时间,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学生受益的同时老师们也迅速成长。至今已经完成了小学六年的体育教学内容框架,一、二年级段的教材内容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已经完成;跳绳、沙包单项教材书稿完成;并且在2018年成功举办了“精细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改让参会教师取代学生亲自上课体验,老师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有新理念的冲击力。另外我们还到内蒙商都县、沧州崔尔庄镇中心小学、宁晋县、邢台柏乡、石家庄市新华区于底小学等多个学校开展公益送教活动,共做了50多节优质示范课和30多场专题讲座,促进了区域、校际联动,发挥专家团队引领、帮扶作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工作室成员在送教活动中也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促进鲜明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

3、潜心研究强内功  

U-S研究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秉承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匠人”精神,工作中发挥着自己的潜能,不断学习、研究、历练,得到提升,进而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执着和全力以赴。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怎么能让学生享受精致的体育课堂,这就是我们致力研究的课题。我们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发现问题,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把想到的做出来,做出来的写出来,写出来的再经过打磨形成论文和成果。我们编写并出版了《小学体育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一书;申报了全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管理技术研究》微课题;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合作研究,以《“两层次、四能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案例库建设研究》两项省级课题。我跟学员高超一起撰写的论文《开发课程资源 提升小学生运动能力》在2019第四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登。学员的多篇论文在省市区不同级别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

工作室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专业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拓展阅读以拓宽视野,宽厚积淀。倡导个人阅读与团队共读相结合,个人阅读重在独立思考,团队交流重在分享集智。工作室给每个为每一位成员定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两本杂志,还统一购买了《解剖列车》《体能训练手册》《增肌塑形训练》等200多本专业性较强的书籍,还有100多本心理研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书籍,供学员借阅,以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用书籍润泽生命,用书籍提升专业素养,成就幸福职业人生。

我们通过这样不断地利用省名师工作室平台,利用网络链接广阔资源,汲取营养,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感悟、反思、提升,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强大自己的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4、凝心聚力 积淀文化

 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合作、磨合,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积极、正向的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

团队的室训:实践感悟 学习提升   反思收获 精益求精

团队精神:  炽热的情感   

执着的追求   

稳健的步伐   

踏着和谐的旋律  

向着远方那同一个目标   

我们在路上

教学主张:“全人”体育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以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人”;以体育来培育体育精神,锤炼意志品质,激发运动兴趣;以体育来强健身体,增强体质。

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学员都会在团队无形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力量的影响下,都会喜爱上体育教学工作,带动影响更多的体育教师,发扬体育人的精神,坚持不懈、乐观向上,每天的体育课都是充满正向的、爱的流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体育精神更充分展现中国精神,肩负起助力中国梦的使命与担当,凝心聚力,共筑体育教育之梦!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