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试卷分析
小说《书匠》阅读分析
邢台二中 李燕
一、2020高考小说选材的特点
1、在“立德树人”层面,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这种情怀就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心一意地做手艺。
2、紧扣社会热点:《我在故宫修文物》《匠心》等。
二、整体感知文本,解答题目。
第一步:初读文本,认识人物,梳理情节;
主人公:老董
情节脉络:
开端(1—4):老董立下“补书皮”的军令状。
发展(5—13):老董修书要染蓝绢。
再发展(14—35):老董带“我”去捡橡碗。
结局(36—37):老董染出蓝绢,成为修书界英雄,但拒绝转正。
第二步:再读文本,抓住关键,判断正误;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解析】原文: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言外之意是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碗是为了修复古书,这里没有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属于“曲解文意”。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第三步:审读题目,确定要点,全面作答。
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考点:小说中人物心情的特点和变化,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
作答时,重点阅读画线句子,揣摩人物的语言和神态,准确概括心情要点。
原文
20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21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22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23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24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25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26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参考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主旨意蕴。作答经验:先概括,后分析。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三、文本难点:小说结尾体现了老董怎样的形象特征?
作家创作谈:葛亮谈《书匠》
这篇小说,关于匠人。
“匠”字的根本,多半关乎传承,抑或坚守。匠人“师承”之责,普遍看来,无非生计使然。但就其底里,却是民间真精神。时代日新月异,他们的手艺及传统,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若不溯源,甚至不为人所知。
写《书匠》,得以了解“古籍修复师”这一行业。“整旧如旧”是他们工作的原则。这是一群活在旧时光里的人,也便让他们经手的书作,回到该去的断代中去。这些书的“尊严”,亦是他们的尊严。他们是这时代的理想主义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们多半朴讷,不善言辞。只有谈及自己的手艺,他们才会焕发光彩,因来自热爱。他们亦不甚关心如何被这世界看待。时代淘洗后,他们感怀仍有一方天地得以留存。自己经手而成的物件,是曾过往于这世界最好的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