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红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赵艳红工作室

欢迎加入赵艳红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6881

赵艳红工作室

欢迎加入赵艳红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6881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摘要: “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遵循的一般教学模式是”问题→探究→新问题→点拨引导→归纳总结→反馈迁移”,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验复习课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科研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思维和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更快更扎实的掌握实验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        实验复习课        应用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主动思考、发现新问题,通过再探索、再解决最后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并能举一反三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散,从而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不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发学生探索问题本质的求真精神,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现行教材的高三实验复习课中,我广泛运用了“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遵循“问题→探究→新问题→点拨引导→归纳总结→反馈迁移”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实验复习课中的应用。

  1. 对实验基础知识的复习

    1、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要求的23个生物实验

    包括显微观察类实验:6个,提取和鉴定类实验7个,设计探究类实验:7个,调查类实验:3个。

    1、1、1显微观察类实验

    如:“观察叶绿体”以谁做参照物?以谁做标志物?“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应用了什么对照?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整个实验中液泡的特征如何变化?用KNO3或尿素与使用蔗糖有何区别?“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的浓度与其他实验不同么?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对高中生物实验中盐酸的使用做总结。)那些试剂也与甲基绿吡罗红染液一样需要现用现配?等等。

    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进行复习和总结,课堂内容充实而有成效。

    1、1、2提取和鉴定类实验

    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会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通过回忆、对比、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在材料的选择上有什么要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在配制、用法、反应原理上有什么不同?在每种物质的鉴定中,颜色有怎样的变化?需要加热和用显微镜观察的分别是哪个实验?这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1、3 设计探究类实验

    如:关于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预期及实验结论上都有很大区别。在复习中,我通过边举例边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二者的区别,并能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对于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名称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转化?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预期的叙述有何不同?实验结论都是一个肯定的结果么?

        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最终设计出两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记忆,很好的完成了复习。但对于设计类实验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教师应该充分举例找出典型实验来说明有哪些原则。

    再如:在“探究酶具有专一性”这个实验中,如果用蔗糖、淀粉做底物,用淀粉酶做催化剂,为什么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产生?这就体现了科学性原则。可否用甘蔗或西瓜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选用仙人掌的肉质茎是否可行?这体现了可行性原则。在应用对照原则时,对照的类型有几种?是否每个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怎样确定?无关变量怎样处理?

    在边练习边提问中,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问题导学式”教法会给教师带来更大的知识挑战,要求教师除努力学习、广猎信息外,也要及时总结得失,尽快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争取做到“博采众长” 、“游刃有余”。

    1、2 对生物科学史的复习

    包括细胞、酶、光合作用、遗传规律、促胰液素、生长素的发现,血糖模型的构建以及激素的功能的探究,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以及功能上的联系,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著名实验,DNA的半保留复制、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等等。对这类实验的复习,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相关试剂的使用等基础知识外,还重在通过解答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从思维角度重现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体验探索真理的艰辛,进而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高对实验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中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普里斯特利实验: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个实验要想获得成功,必备的外界条件是什么?这其中涉及了生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萨克斯实验:为什么要先将叶片进行饥饿处理?设计过程中遵循了什么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在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之前不先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呢?恩格尔曼实验:为什么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水绵细胞的叶绿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将临时装片先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先用极细光束照射,再完全曝光,这体现了什么对照原则?好氧细菌为什么会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部位聚集?水绵细胞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从何而来?如果所用的细菌在实验中并没有发生聚集现象,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鲁宾和卡门实验:他们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利用了什么方法?能不能同时标记CO2和H2O进行实验?课本对此实验的叙述中所谓的“在相同的条件下”,应包括哪些条件?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实验设计探究的科学性和缜密性,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真理的兴趣和创作情感。教师运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对问题的有效设置。上述问题的设置应以教材和考纲为准,针对具体实验提出一个又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透彻全面的复习知识。下面就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进行多点综合设疑,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对中学生物实验中包括的基本技术的复习

    提问:哪些实验运用了玻片制作技术中的压片法和装片法?哪些实验使用了显微镜?使用的具体步骤怎样?应注意什么?在使用纸层析法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时,实验原理和具体过程是什么?教材中的哪些实验需要恒温技术?如水浴保温? 哪些实验使用了比色法、研磨、过滤技术?研磨时加入的每种物质各有什么作用?对“DNA粗提取实验”中的过滤与其他实验有何不同? 等等

    2、1  对各种试剂、器材的使用总结

    例如:哪些实验用到了酒精、盐酸?用途一样吗?Nacl、柠檬酸钠有什么用途?新鲜的肝脏、土豆片、萌发的小麦种子可应用于哪些实验?等等。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手段,如挂图、课件、投影、模型、学生实验等手段,利用直观影象,引导学生边练边复习。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也会得到启发,进行积极思考,或者分组讨论,加强交流,互相指正,及时准确的进行反馈,加深并拓宽对知识的理解,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的实质。

    3 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理综卷中的实验题并按照实验题的考察要求,可将其分为补充完善型、分析型、改错修正型、完全设计型及综合型。这些题型融合填空、识图、选择、判断、设计为一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难度较大的题型。但每种类型题的解答,都离不开实验设计原则、要求以及常规原理。教师可以以教材知识为背景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书写实验目的,选择仪器、材料、试剂,设计实验过程,预期、得出结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适时给予肯定、表扬,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及时准确的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对实验进行修正和完善。教师应该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机会,给他们施展才华和特长的舞台。并且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总之“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实验复习课中的应用很广泛,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既精确、新颖又重难点突出,教师对教学过程要进行有效调控、因势利导,这是保证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复习课的教改尝试”选自《生物学通报》    2002年1月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6年

    《衡水名师新作2009高考总复习二轮专题研究》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8、10

    《全品高考第二轮专题》生物教师手册P171—175     阳光出版社    2017年

作者简介:名师工作站成员宋金玲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