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点滴
──河北容城中学 石月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有新思维,即必须要关注党和人民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过去强调知识而忽视思政课程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改变过去只强调结论而忽视学生弹性空间的发挥和学生的个人成长,改变过去以灌输和传授为主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
所以,在推动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所提出的八个坚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统一,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坚持内涵特别丰富,必须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实现育人效能的发挥。
比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就应当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政治认同即通过某种行为实践达成知识,从而形成政治认同;而科学精神则是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公共参与则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本节课的理论去指导参与公共生活。同时,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应当注意将教材体系对象化为教学体系,所以首先要有透彻的理论分析,用彻底的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强大的力量去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学、爱学。其次,我们要有问题意识,我们的问题应当来自与社会热点和重点,要么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我们还应当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去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和社情,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作为教师要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理论铺垫和准备,精准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真正发挥育人效能。
还比如,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才能让科学理论春风化雨、滋润心灵,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理论的能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