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葛莉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杨葛莉工作室

欢迎加入杨葛莉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75714

杨葛莉工作室

欢迎加入杨葛莉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75714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以歌谣唤醒民众

           秦皇岛市教科所  杨葛莉


在党的发展历史上,“四•一二”“九•一八”“一•二八”都是特殊的历史节点。“四•一二”是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开始,“九•一八”“一•二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由边缘省份直至国家中心、政权中心的标志。面对流血牺牲,炮声与刺刀,生灵涂炭,“在这种情势下面,全体中华儿女,只要他或她不是个冷血动物,只要他或她还多少有点民族观念,可以说,都在胸中怀着一枚炸弹,随时可以爆发!”中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喊一句“打倒蒋介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容易的,但是个人的声音是微弱无力的,这样的口号不足以唤起民族大众的觉醒以驱逐侵略者,恢复中华万里河山,必须寻找一种武器,这种武器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站在被压迫的立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不合理的压迫,同时教导大众以正确的出路。”歌谣便是20世纪30-40年代现代诗人选择的一种武器。

歌谣是中国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通过集体创作以口头流传渗透于社会生活中,多以声音的表现为主,意义的表现并不大重要。五四运动以来,经过北大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发掘,开始承担文化启蒙的使命。1930年代的左翼作家逐步赋予这些充满野趣的歌谣越来越丰富的意义,承担特定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大众的启蒙任务。这些声音的力量,象征着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集体力量和决心。

1619238779570573.jpg

1619238910813267.jpg

《小放牛》原是流行于河北民间的歌舞小戏,以问答体的形式描述一位过路村姑向路边的牧童问路的情景。原作选段如下:

赵州/桥/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

 

赵州/桥/鲁班爷爷/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压了一道/沟。

1619238948274779.jpg

这种民间小曲并无阶级或革命的功能,主要讲鲁班修造赵州桥的民间传说,将神话人物与生活建立关联,娱乐民众。

这个曲调经石灵《新谱小放牛》改造,就塑造了劳动阶级群像,将娱乐主题变成对资本家的控诉,具有了阶级革命的因素,由此发挥唤醒民众革命的作用。

大工/厂/什么人/修?

花车/机器//什么人留?

什么人/成天/不住/手?

什么人/享福/硬揩/油?

 

大工/厂/泥水匠/修,

花车/机器/铁匠/留,

纺纱女/成天/不住/手,

资本家/享福/硬揩/油

 

1619239003100742.jpg

现代小说家艾芜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创作的新诗《救亡对口曲——动员全国民众武装救亡》,经冼星海谱曲,在全国各地传唱,是新诗歌谣化的代表作。

八月里来稻子黄

(一)

八月里来稻子黄,家家户户正农忙。

只说今年收成好,哪知沿海进虎狼。

(二)

东洋飞机丢炸弹,我国人民大遭殃。

与其坐着来等死,不如大家去救亡。

(三)

今朝就把锄头放,提起刀枪上战场,

不管鬼子来多少,包他个个见阎王。

——男的唱

八月里来桂花香

(一)

八月里来桂花香,含泪送哥上战场。

撇枝桂花哥来戴,好比为妹在身旁。

(二)

天气快要转秋凉,早晚当心加衣裳,

一路饮食要留意,麻打草鞋多带双。

(三)

家中诸事别挂记,一心一意打东洋。

打退东洋回家转,不要耽误在他乡。

——女的唱

这首民谣经冼星海的谱曲,内容切合抗战救亡,迅速传遍全国,深受各地人民喜爱,成为抗战名歌。同时仿作频出,各地人民根据本地实际加进了不同的抗战内容。这首歌在解放后还有乡村歌手演唱,可见影响之大。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尝试用各种文艺利器服务抗战,激发民众的抗战觉悟和保家卫国的行动。中国现代新诗由此走出小“我”的风花雪夜,走向“我们”“朋友们”,走向人民大众,共扛民族危机,现代新诗由民族矛盾的激发而迈向新诗歌时代。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