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鲁地 坐看云起
——“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沧州市第五中学 费灵芝
7月10日-11日,河北省杨葛莉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一行六人,听会山东滨州,观摩学习共同体教学研究现场。
从学习共同体教学研究主场专家陈静静博士的报告《学习共同体下的课例研究》中,我们了解了这个研究的核心内容。
佐藤学理念下的学习共同体研究
研究者从课堂观察中发出疑问: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逃离课堂?疑问驱动他们研发了课堂观察新方法------集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和关键事件分析。具体方法是:
1.聚焦一名学生观察这名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根据时间轴进行记录。
2.收集关于学生学习的完整证据链,不要错过任何细节和信息。
3.边收集信息边分析,确定其中引人反思的关键事件,并进行记录。
4.尝试进入学生的微观精神世界,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5.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完整证据和关键事件来反思和重构教学。
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记录简表如下:
时间轴 | 观察的重点维度 | 学生的具体表现 | 观察者的反思 |
2:00 | 学生的心理状态 | 表情 | “我的课堂里学生心理是否安全”。如何能够让学生感到安全? |
2:03 | 学生的独特学习方法与精彩观点 | 动作 | 我的课堂里是不是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我是不是给学生以发表独特观点的机会? |
2:04 | 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与需求 | 语言 | 我的课堂里,学生遇到怎样的学习困难?学生遇到这样的困难,我怎样带学生一起解决? |
…… | 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如何 | 互动 | 我的课堂里,学生之间是否平等,他们的平等关系如何去建构? |
…… | 学生的学习成果,完成度 | 学习单 | 我的课堂里,学生是不是有相应的学习成果,他们的完成程度怎么样,我如何能够知道他们已经完成了 |
下一步进行课后研讨:从观摩——评价,到观察——反思。
研讨规则:不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作出评价。不给执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聚焦个体学生的学习事实,讲述学生学习的关键事件,查明自己的发现与反思。
研讨的核心:对个体学生或者特定小组的学习过程描述,讲述学生学习的故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考。
那么课堂观察如何引领教学重构,教学如何改进。
——基于对学生学习困境的认知,(学生失败的学习经验。)
——基于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认知(学生可能的、更高的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提升。
——基于对自身发展困境与可能性的自觉性省思
——基于对教师同伴自觉课堂变革行动的学习。
——基于教师对自我教学经验的论证与砥砺。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有这样的发现:
发现一:复杂而缓慢的学习历程与快速而压缩的教学历程的巨大落差。
发现二:学习困难形成过程分析。
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求救信号——无反应——无法完成——失去兴趣——放弃
儿童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
1.自卑,不敢提问,不敢寻求帮助。2.没有伙伴,缺乏归属感。3.跟不上教学进度。4.不理解,老师讲授内容。5.学习内容,枯燥乏味。6.不具备学科学习方法。7.没有机会思考和表达。
发现三: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学习成绩掩盖了学习失败。
发现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知,教学处于盲目状态。
避免教学盲目要学会倾听。教师倾听的作用: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观察,让学生把已知表达(书面或口头)出来,让学生提问题等,了解个体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分析预测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境与需求,教师提供专业的支持与帮助。
发现五: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
1.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4.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5.学习时间比较充分。6.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的人际支持。
在此基础上,探究课堂变革方向。
二、课堂变革方向,儿童深度学习
研究者关注了影响儿童学习的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一认知领域:深度理解与掌握,高阶思维,问题解决.二人际领域:自我接纳,有效沟通,协同合作.三动机,情感领域:全身心投入,忘我状态,自控策略。三个领域互相形成的交集就是自主创造。
接下来,我们观摩了在这个理论体系引领下的观摩课和课后研讨工作坊活动。并聆听了学习共同体领航学校,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金利副校长的研究实践报告。
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来反思“教”,学习共同体研究是崭新的角度,于此有触动有共鸣的老师在此次会议基础上深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当然能促进个人专业成成长,推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不过此次听会,我还有另一番收获。
另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学习,近两年有四五次。每次听会学习,除关注研究内容外,更有兴趣着眼报告者,从研究行动、思路、成果、表达,去体察(他)她们的志趣、风格、追求。有许多精彩的报告吸引人,不单是报告的角度、深度、风格特色,报告者的风姿意态也引人注目,或者一个方面,或者是一个细节,激起了深度思考或者引人去生发对背后故事的无数猜想。会后同杨老师同工作室其他老师的交流又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些往往点燃了自我专业研究和探索实践的热情、趣味。杨老师说这也是老师成长的“关键事件”。(源于共同体学习中教师要聆听观察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事件。)工作室的每次集中学习交流,何尝不是一个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对学习交流内容的观察、倾听,台上的、台下的,就总会有促你前进的关键事件。
17年,听会“上海整本书论坛”,深圳吴泓老师的整本书《论语》的导读观摩课中,“《论语》是孔子留给弟子的毕业纪念册”的创意,一下子打破我与整本书阅读的厚障壁。会后与杨老师和靖静的交流,又获取了吴泓老师的《专题学习》这本书,真正的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才迈开。
18年,听会绍兴全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吴泓老师团队的《西游记》阅读设计、《朝花夕拾》导读课的亮相,印象深刻。同行几个老师抽空参观了鲁迅故居,走进故居的那一刻,震惊中,再看鲁迅,再看《朝花夕拾》感觉迥然不同。
18年深秋,听会昆山整本书论坛,高子阳、王开东呈现了崭新的诱人的绘本阅读;徐杰老师阅读团队的《水浒传》《西游记》导读课的另一种面貌令人睁大了眼。作家梅子涵的讲座和小说《绿光芒》的现场呈现迷倒全场。
为完成工作室任务,我频频就某些问题问询杨老师市级工作室老师,也浏览他们的传统文化小组、整本书阅读小组教学设计,新鲜的创意和全新前沿的理念,令我咂舌,研究实践中就欣喜于有同路人。
项目学习于我一直如云里雾里,大单元教学设计于我更是遥远的远方。19年五月杨老师组织的秦皇岛阅读教学论坛中,当我看到杨老师指导张宏完成的整本书阅读专题学习《唱响纸短情长——《傅雷家书》专题学习》,看到杨老师大单元教学的理念阐述和《家国情怀》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呈现时,有一种感动涌起,漫湿了眼睛。
几次的台下交流。杨老师的专业前沿站位、评析一语中的令人折服和向往。石校长语文研究的独辟蹊径,“研究要选择角度,要出新意”,启发人深思。付奇老师风趣的侃侃而谈总能愉悦你的视听,令人慨叹他是为语文课堂而生,他的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对话学生亲和幽默是理所当然的。市级工作室年轻老师的成绩更不必说,单是他们团队团结协作的风貌、呈现的开阔的胸襟气度,也让我连连慨叹想领头人的水平能力的全面、才情的卓越。
这些,都是我在工作室“学习共同体”里的观察、倾听,这些都成为我学习前进的“关键事件”。
往往在被打动后思考他、她、它们的独特风格,你会发现共同的一点:动人的魅力。这种魅力呈现出他们对自己研究东西的浓厚兴趣、高关注度,流淌出很自然朴素的喜欢、爱的情感,这情感往往基于对自我认知、知识结构、专业志趣、研究选择的尊重和执着追求。这魅力愉悦、吸引着我,这情感打动、启发着我。
决胜中考硝烟的弥散还未消融我焦虑的心情,在这另一种“学习共同体”的观察、倾听中“坐看云起”,生出静意,生活现出无穷闲山胜水的诗意,等待人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201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