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娜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张利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利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4362

张利娜工作室

欢迎加入张利娜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04362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寻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 

——语文主题阅读活动初探

原创: 李燕   河北省名师张利娜工作室  20186月27日

近年来,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作为引领课程变革的关键概念,并组织专家研制学科层面的核心素养。对语文学科而言,课程标准修订组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18个学习任务群是:①整本书阅读研讨,②当代文化参与和探讨,③跨媒介学习与交流,④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⑤文学阅读与写作,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⑩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⑪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习,⑫科学文化论著研习,⑬汉字汉语专题研讨,⑭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⑯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⑰跨文化专题研讨,⑱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如果拿朱熹的《观书有感》打个比方的话,那么“核心素养”就好像是那“半亩方塘”,其清澈抑或污浊取决于“源头活水”的力量。我们完成“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引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天光云影”的过程,更是与学生一起主动探寻语文“源头活水”的过程。

教育,不是单纯地授予知识,而是有目的地激发兴趣。与其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分析一篇篇美文的脉络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不如与学生一起遨游于一本本好书汇聚的知识海洋,领略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细致入微地为学生剖析一个个高考真题,不如引导学生自由论辩,各抒己见,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让思辨探究贯穿始终。

目前,国内许多学校正在进行高中语文主题学习的探讨和实践,正在尝试着用任务群的整体目标统摄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致力于恰当处理不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从而积极寻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

对此,我认为进行主题阅读活动的研究是完成任务群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我努力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从不同的任务群入手,积极开展了《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以“悲剧”为主题的公开课展示活动,以“科技之光”为主题的课外读书交流活动,对主题阅读课的课型和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初步的探索。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整理如下,以期得到前辈同仁的批评指正。

一、从“整本书阅读研讨”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两个任务群入手,在自己的两个教学班开设了10节《论语》阅读课。

这10节阅读课,有两个明确的教学任务,一是学习经典,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学会写作微博文(150字以内)和微论文(1000字以内)。从阅读计划的制定到读书交流活动的开展,从读书心得的写作示范,到学生微博文、微论文的展示,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用时五周十个课时(每周两课时),积累了一些师生写作的资料和经验,但还有许多值得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第一阶段,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

首先,选好必读书和选读书。利用元旦假期给学生布置了买书的任务:必读书是《论语译注》(杨伯峻著),选读书有:《论语300讲》(傅佩荣著),《论语新解》(钱穆著)和《论语别裁》(南怀瑾著)等。其次,制定阅读计划,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论语》共二十篇,前四篇我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指导,讲解一些重要章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布置阅读任务:每周读五篇,第三周周末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第四周周末进行微博文展示,第五周周末进行微论文展示。明确阅读要求:对书上内容进行详细的圈点批注,自读以掌握《论语译注》的注释和翻译为主,听课以主动质疑,切磋探讨为最佳。

第二阶段:设计课上教学的课件和布置课下阅读的作业。

首先,我精心设计了六个PPT课件,第一节《论语译注》整本书阅读的建议;第二节论语心得的创作,以《学而篇》为例;第三节论语心得的创作与展示,以《为政篇》为例;第四节论语心得(微博文)的写作,以《八佾篇》为例;第五节,论语心得(微博文)的创作,以《里仁篇》为例。第六节,为孔子群弟子画像,以《公冶长篇》和《雍也篇》为例。其次,布置课下作业时,侧重动笔写微博文,一则一则地写,字数要求在150字左右。最后,及时检查作业,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不仅要疏通文本的字面意义,还要认真探究文本的言外之意以及现实意义。

第三阶段:组织“论语心得”读书交流活动。

首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布置读书交流活动的话题。设置的话题有:仁道、礼仪、孝悌、诗教、音乐、好学、德政等,也可以对某一位人物进行评价,比如颜回、子贡、曾子、子路、冉有、宰我、子夏、子张、公冶长、冉雍等等。其次,用两课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组推荐发言的代表,并投影各组在小卡片上誊写的优秀的微博文,展示的同时,还可以质疑探讨,各抒己见。最后有专人负责留存读书交流活动的文字资料和照片资料。

第四阶段:进行微论文的写作指导,展示优秀的微论文作品。

这一阶段的写作指导分为“四步走”:一是确定自己论文的写作方向或明确写作的话题;二是根据相关话题搜集资料,不仅要最直接的书面资料,还要有他人对类似话题研究结果的间接资料。充分阅读和思考,反复比较和论证,进行充分的写作准备。三是拟写论文的大纲,基本确定论文的题目和整体框架,确定论文每一个分论点下的论证材料。四是完成整篇的写作,必须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完善,才能最终定稿。

二、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跨文化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入手,以“悲剧”为主题,上了一节主题阅读公开课。

为了完成学校的公开课任务,我尝试着设计了一节以“悲剧”为主题的阅读课,以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的《<红楼梦>评论》为核心篇目,串联起教材内外不同体裁的悲剧作品,深入探讨《红楼梦》的悲剧内涵,浅层次探讨“悲剧”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希望借此对主题阅读课的课型有一点探索和收获。

课例介绍:阅读主题“悲剧”。

首先,结合自己本学期的教学进度,我决定以王国维先生的《<红楼梦>评论》一文为主题阅读课的抓手,明确设置了“悲剧”这一阅读主题,及时将《红楼梦》《桃花扇》《牡丹亭》《长生殿》《俄狄浦斯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六部作品的故事梗概与思想内容印发给学生。其次,我致力于通过课下阅读和课上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次,在课型模式上大致借鉴了目前行家的一种说法,即“1+N模式”,即一篇是核心篇目,再增加与主题相关联的另外几篇文章。最后,通过主题阅读课型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积累,思索沉淀。

这节课的课上研讨方案,我最初设计了两个环节:1、精读一篇,鞭辟入里。通过斟酌文字式的精读,理清核心文本《<红楼梦>评论》的结构脉络,能够就自己理解的内容抒发见解,也能够就文中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书面写成小问题。2、浏览多篇,浮光掠影。 对六部文学作品的人物经历有一定的了解后,通过与同学和老师沟通来交流相关知识,拓展文化视野,从而进一步了解“悲剧”的相关知识。

关于课堂环节的安排,我初步构想的是探讨五个问题,熟知六部作品。比如:何为悲剧? 悲剧有哪些特点?“乐天”与“厌世”的区别?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举例分析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特点。

探讨悲剧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表现。

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准备的足够充分,才能让学生获得系统而全面的知识;学生只有习惯于独立思考,并积极地质疑问难,才能最终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

三、从“科学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出发,我积极筹备了以“科技之光”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致力于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拓展文科生的阅读视野。

首先,利用假期积极为学生推荐一些自然科学类的论著,布并置买书任务,要求必备一本《上帝掷骰子吗》(曹天元著),在从推荐书目中选购一本。然后,布置读书任务,每人制作6张科普书的推介卡片或手抄报,每大周一张。最后,学期末以小组为单位做好PPT课件,开展读书交流展示活动。

推荐书目:《时间简史》(霍金著)

《重病之王:癌症传》(悉达多·穆克吉著)

《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著)

《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著)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

《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寻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源头活水”,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的文化盛宴,与学生一起徜徉于书海,做一个幸福的教书匠,这是现阶段我心深处最接近阳光的教师梦想。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