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贺书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田贺书工作室

欢迎加入田贺书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7619

田贺书工作室

欢迎加入田贺书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7619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联系现实生活,感悟文章主题。 

 2、通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掌握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

  3、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呼唤人间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关于主人公、主题的探讨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开篇入境。)

2、作者介绍:莫泊桑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等。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节课搜集的作者资料和文学常识等知识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日积月累,不仅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还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要求) 

(二)初读感知,理清情节  

1、检查预习: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诧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

  褴褛(1án lǚ)(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十拿九稳: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栈桥(zhàn)                  牡蛎(1ì)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称呼的词语圈点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3、(教师)在上面这一过程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读书讨论,教师引导小结:希望──赞美──恐怖──仇恨。 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的切入点。”因此,分析本文,我采用由点画线,以线及面的方式,先找出切入课文的“点”──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 画出一条人物情感线;根据这条情感线归纳出本文的情节,再画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接下来再以“线”及全篇──分析小说是分析小说是用哪些方法塑造人物的。 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精读文章,品析人物)   

   (三)精读文章,品析人物

    1、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本文塑造了哪些人物?(菲利普夫妇、于勒、若瑟夫,即“我”等。)

   (设计意图: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船上巧遇于勒”那部分内容,掌握写作手法,品味人物形象。 

提问:这里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塑造了怎样的人物?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答案,讨论交流后,师生互相评点。明确: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一系列描写方法和对比的手法等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例如:菲利普神态描写欣赏: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展现了他生怕被女儿女婿发现的紧张惶恐,虚伪势利。) 菲利普夫人语言描写更是有典型性,当于勒据说赚了大钱的时候,菲利普太太说“这个好心的于勒”,“他真是个有办法的人”;当他又成了穷光蛋的时候,这位太太马上气急败坏地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通过这些传神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惟妙惟肖的刻画了菲利普夫妇滑稽丑陋的嘴脸,从而表现了他们的爱慕虚荣、自私自利、冷酷无情、金钱至上。

除此之外,文章还用了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如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对比,还有通过“我”对叔叔的态度:“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兄弟,我的叔叔。” 我留下了十个铜子儿给他做小费。与父母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作为孩童的“我”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

    (设计意图:对文章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理解,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解决了重点。 在对文章的情节、人物的等有了清晰认识后,接下来进行对主题的研讨。   

   (四)研读文章,归纳主题  

     1、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于勒是主人公吗?

    学生讨论,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但是于勒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菲利普夫妇的活动是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于勒的命运不同,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也不同。他们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钱,小说正是通过菲利普夫妇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可见,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主题的承载者,他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2、多元探究小说主题。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教师出示四种主题说。学生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便给予肯定。
     教师点拨: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我们可以概括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我在此将遵循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开展辩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理解更透彻了,对主题的理解更深入了。)

    (五)拓展延伸、自主创新 

1、联系实际,在文本体验中获得启发。

问题设计: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更全面了。他们都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你家有于勒这样生活困顿的亲戚吗?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这一组问题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这样学校教育的德育目的就达到了。)

    2、写作训练: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

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

提示: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全面培养”所以在此环节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方法设计:为了让更多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先说,再推选三四名较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五、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继续感受他小说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整个板书呈一个圆形方孔钱的形状,概括出了文章的情节和主题。不仅概括性强,而且独特新颖。)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