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玲老师被聘请,为“国培计划(2018)”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研修项目保定学院初中英语班做《利用主题式教学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专题讲座。
【2017年秋天,我作为参训学员参加“国培计划(2017)”——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者研修项目保定学院初中英语班学习,仿佛在昨天。校领导和培训班的老师们、同学们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收获了知识、能力、友谊。】
【展示墙从无到有,从有到丰富,从丰富到特色,记录了每位学员的学习轨迹。】
【从当初的学员,到现在的分享者,所谓的“专家”,一路走来,用心做教育,用心搞教学,用心记录点滴,用心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学习,永远在路上。】
【课间,带领老师们运动,游戏,体会轻松愉悦,做回学生,真好。】
【老师们现学现用,制作有特色的,体现自己的思维的图。深入挖掘主题,深入解读文本。】
下面是来自河北省名师李国刚老师工作室的张素艳老师的一段学习日志:
下午是来自保定三中分校特级教师任艳玲老师给我们讲的《利用主题式教学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任老师同时是河北省任艳玲工作室的主持人。任老师的课精彩实用,信息量很大。围绕着两个主题进行,一是主题式教学,二是解读文本的能力。任老师首先介绍了大的时代背景,对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解读,然后提到了主题式教学。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
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文本解读指读者对文本主旨和内容、作者意图、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的分析与解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通过做人做事,渗透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要素理解文本,挖掘文本的语言学习价值和学科育人价值,完成课程目标 ,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对文本进行评价 。要走进文本又要跳出文本。任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如何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以及如何运用提问题的方法解读文本。
任老师是省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是河北省李国刚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曾经和任老师在唐山一起参加过省名师工作室活动,今天在这里相遇,甚是欢喜......
下面是国培英语1组所做的美篇。
我想说:真的想永远做学生!学无止境!感谢保定学院给我机会让我跟学员们交流,能把自己的教学进行整理和归纳!这本身就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