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玲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任艳玲工作室

欢迎加入任艳玲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7072

任艳玲工作室

欢迎加入任艳玲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7072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

——河北省名师任艳玲、冯海霞、李毅、王爱卿工作室联合研讨纪实(二)

来源:河北省名师任艳玲工作室 作者:秦凌云 日期:2021.2.4


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预言家,你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要为学生们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                                                                                                                    ——哥顿·布朗

名师引领促成长,且行且思共芬芳。为了提升工作室成员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以及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素能,紧密围绕“名师工作室要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河北省名师冯海霞、任艳玲、李毅、王爱卿工作室于2021年1月底-2月初联合主办线上主题系列研修活动,主容聚焦在基于案例解读新课程理念、利用文本解读促进初中学生的英语深度学习,以四场专家报告为主线,引领教师深入思考,通过广泛交流,促进专业成长。

张金秀1.png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2021年2月3日下午15时,在线主题研修活动第二场借助腾讯会议平台开展,本次活动由河北省名师王爱卿工作室成员刘彬老师主持,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河北省名师李冬、李国刚、王凌凌、侯冬梅工作室,唐山田民名师工作室,保定徐辉,常春兰名师工作室、秦皇岛秦凌云名师工作室、邢台王丽娟名师工作室,河北省2020初中优秀教师国培班学员及众多一线骨干教师等,容纳300人的腾讯会议座无虚席,还有多名教师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了观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张金秀教授从背景与意义、基本理念、实践策略三个方面,通过专题讲解及互动研讨两种交流方式为河北省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带来了《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专题讲座。

图片

张金秀教授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为依据,指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扎实落地的主要路径。

一、背景与意义

首先张教授指出,由于《课标》的引领及其本身所蕴含的较强实践指导意义,因此,主题意义探究已经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指导思想,而现在的核心素养也更加渴望单元整体教学。

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割裂式培养所带来的育人问题。如:哑巴英语、鹦鹉英语和文盲英语。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语境整体设计学习活动(2017年课标)。

张金秀8.png

图片

它背后凸显的是对于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理解的深化,提倡的是人本主义,学习共同体及建构主义。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即课程,教师要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教材,以教师教的变革来引领学生学的变革。正如张教授所说,好的老师是后天修炼而成的,而不是生而为之。

二、基本原理

接下来,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对概念界定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说明当前英语单元教学的三种形态:教材主题单元、整本书主题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单元。

图片

张教授剖析了英语教材单元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功能单元—能交际;话题单元--能做事;主题单元—能做人做事。特别指出主题意义探究引领的单元设计关键要素有四个侧面:主题、情境、探究、表达。

图片

同时,引导教师要把握好三个转化:

把教师要教的转化为学生能学的(应知能做);

把学生要学的转化为学生能参与的(活动);

把学生能参与的转化为学生可展示评价的(表现性评价)。

 三、实践策略

张教授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9的整体设计为例,阐释相关教学策略。

张金秀13.png      1. 提炼和分解单元主题,重组教学内容

张教授深入文献,检索透析了主题(theme)的概念渊源,并指出主题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

同时她言简意赅的厘清了主题、话题与文本标题的区别差异。话题是文本内容(What is the text about?);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Why is the text written?);标题是文本题目(text title)。

张教授对主题意义的概念通过举例进行阐释。语言学家Lyons将意义分为四类:概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和主题意义。特别列教举了Friendship单元,要将教材逻辑转化为主题逻辑,主题渐进分解细化,内容渐次分化重组,之后进行聚焦主题的教学设计。

张金秀14.png张金秀16.png

张金秀17.png

张金秀18.png      2.  将主题转化为问题,创设探究情境

张教授对探究(inquiry)以及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深度阐释,指出了创设探究情境的教学策略原则。   

图片 
图片

首先,围绕单元主题和课时教学内容设计每节课的大问题(big question);

图片

其次,围绕每课时的大问题按照《课标》所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思维层次设计课时内的问题链,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应用、有所创新。让问题环环相扣,既有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评价,又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还有对生活经验的抽象概括,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

再次,巧用多种活动形态,优化教学方式

图片

张教授指出师生一对一问答式个体探究,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与精力分散。教师要巧用多种活动形态,将自主、合作、混合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

(探究式学习可分为思维探究、情感探究、语言探究以及综合性探究;思维探究适合的活动有头脑风暴、师生问答、学生自主提问、拼图阅读、小组讨论、辩论等围绕问题进行的活动;情感探究适合的活动有角色扮演、读者剧场、戏剧活动、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等;语言探究适合的活动有复述、采访、语法规则归纳、词汇和语法操练、概要写作等;综合性探究适合的活动有阅读圈、画廊漫步、读后续写等。)

张金秀251.png张金秀24.png

3. 重视学生表达

每节课的课后,一定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设计表达任务方面张教授为我们提出了三个建议:

可展示,即学生可以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展示;

有层次,既要有对文本的模仿,又要有迁移和创新;

有评标,要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

通过这些任务来达到不断强化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效果。

4. 评价量规设计

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评价量规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高质量”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可以清楚的显示评价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教师的期望,同时让学生清楚“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些期望等。

针对整本阅读,张教授提出了整进整出的理念并给出了两种类型的教学案例。

第一种是绘本阅读。教学案例所用绘本选自美国畅销童书Little Critter系列中的I Just Forgot,属于短片故事,内容涉及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趣事。本课运用两课时进行整体学习。第一节课是初步感知,理解文本。通过预测故事、自读、听读等多种方式理解文本大意。第二节课是深化理解,反思拓展。

第二种是章节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因为章节书内容比较多,张教授建议对于这样的文本阅读课要上三类课型----激趣导读课、讨论交流课和创新生成课。

      讲座之后,张教授热情地与在线参训的各位教师进行了有效互动,耐心的解答了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

图片

讲座的最后,张教授出示“try”云图片,激励建议一线的英语老师们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竭力尝试、勇于实践!课堂之上,教学之中,无论是一个小的教法、一个小的教具、一个小的写作框架的变革,还是一小点师生关系再密切,一小点教学机智的再生成,一小点教学素养的再提升,都有可能引发学生学的无限变革,激发学生学的无尽动能!

因为教师即课程!“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 张教授送我们的维特根斯坦的这句名言,会让我们思悟在心里,落实到行动!

图片

下面是部分成员的学习笔记:

李丹老师的学习笔记:

图片

孟伟老师的学习笔记:张金秀37.png

任艳玲老师的学习笔记:

张金秀38.png

张金秀39.png

徐辉老师的心得感悟

2021年2月3日15:00-17:00,我聆听了2021河北省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联合线上研讨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由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金秀教授带来的“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通过两个小时的专家讲座和互动答疑,我感觉收获颇丰,眼界也顿觉开阔。

首先我对“主题意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即指围绕单元主题开发和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连续课时整体规划。了解到当前的单元教学有教材主题单元、整本书主题单元和综合实践活动单元三种形态。在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住主题、情境、探究和表达这四要素,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不能单纯地沉浸在英语的学习世界中,应该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引导他们用英语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体验与探究。我把这一过程总结为“主题升华”或者“情感升华”,提倡学生们深度发掘问题,即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们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用“主题升华”点再次升华他们的情感。

 对于如何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实践的角度我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通过提炼和分解单元主题,体会和领悟单元所传递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尽力重组教学内容;立足单元整体提取大问题、围绕课时大问题设计单元整体问题链,将主题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便于创设学生可操作、教师可操控的探究情境;巧用多种活动形态,重构教学方式,注重迁移创新,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英语语言输出环节,注重学生表达,努力为学生设计出可展示、有层次、有评标的语言表达活动,注重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张教授引用了维特根斯坦的话“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来鞭策我们,听完大师的讲座,我们除了感动、心动,更要行动。期待通过会后的再学习、再思考,能将张教授的讲解内化、吸收,立足农村,立足生本,探索出自己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耿文霞老师心得感悟

今天,聆听了张金秀院长的讲座《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单元整体设计》,收获颇丰。

首先,主题是指文本所传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念。它不同于标题和话题,这二者在文本中可以直接获取,而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作者一般不直接说明,需要教师从文本中提炼出来。

其次,在整合所用教材时,需将教材逻辑转化为主题逻辑,将教材内容依照主题的发展顺序重新组合。张院长以《Friendship》单元为例进行了讲解:将教材的听力课——阅读课——语法课三个课时,按照主题分解为开始友谊——解决友谊中的问题——保持友谊——给一位好友写信四个课时,重新结合文本创设探究情境。这一案例让我们对整合教材有了清晰的认识。

再有,张院长给出的整本书阅读及章节书的阅读设计案例,流程简洁,可操作性强。尤其是non-fiction第二课时的RAFT环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一个简单的表格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选择写作角度。学生作品不再是“千人一面”, 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这是真正的以生为本!教师给了学生“百花齐放”的机会,学生定会回馈给教师“春色满园”!一张小小的表格,饱含了教育的温度,体现了师者的智慧,达到了极致之美! 

李丹老师心得感悟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张金秀院长给我们带来的题为《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讲座。听完讲座以后,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1,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需要主题意义的引领,用语言解决情境下的问题。

2,学习不是重新开始的,而是以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关联,将内容新旧知识相结合,提炼和分解单元主题,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今天的学习,让自己的英语教学思想得到了提升,也为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有了坐标和方向。我将不断探索,继续努力。

任艳玲老师心得感悟:

今天是线上讲座的第二场,如果说昨天第一场王蔷教授的讲座用“抽丝剥茧、句句箴言”来形容的话,那今天张金秀院长的讲座我想用“醍醐灌顶、字字珠玑”来形容。张院长讲座的主题是《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我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式学习、主题话题的区分等概念都很模糊,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聆听,感悟,发现张院长都做了一一解答,让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张院长的讲座不仅从背景与意义、基本理念、实践策略等方面对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明白了论文写作的模式。我从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1. 任何观点都是有依据的。张院长谈到讲座主题的时候,有其充分的学理基础和丰富的理论背景知识。

2. 所有研究都是成系统的。无论是核心素养培育所需的学习机制还是对于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理解的深化,亦或是教师是教学改进的关键,还有三个阶段、三个转化、单元整体设计的课时安排等等,都是分出了一、二、三、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而是机具规划的系统工程。

3. 各个案例都是亲自实践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张教授能有今天的成就是理论钻研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结果。

4. 每本教材都是细琢磨的。张院长所用的素材涵盖多个版本,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绘本,都钻研、指导、创造。

张教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诠释了什么是探究,利用鲜活的课例诠释了什么是主题意义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虽然讲座中有很多新鲜的概念,但是听得不累,听得不晕,听得不厌!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