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山市中小学名师高级研修班的活动安排,我有幸参观考察了北京一零一中学,颇有感触,已过数月,至今记忆犹新,再次换个角度将所见所思梳理如下:
一、我从雾中来
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国家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教育发展进行总体战略布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托;修订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具体指导课程改革发展。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喜人形势中也掺杂着一些令人忧虑的怪现象:全国中小学的地盘上“课改”的旗子迎风飘扬,一些人喊着“推翻传统”的口号,把“传统课堂”妖魔化,大有营造“此祸不除,国难当头”之势;一些人呐喊“打破师道尊严”,宣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由原来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变成了“跪着教书”的可怜虫;一些人努力将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得繁荣茂盛的鲜花锄掉,重新播种西方土壤中生长起来的青草;一些人创造了冠以各种名头的“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中充斥着热闹的表演,号称为“生命的狂欢”。
如此种种,加之不同名号的专家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广大一线教师无所适从,造成了“雾锁千重山,云遮万里路”的不利局面。我们基层教研员急需一双慧眼,将这纷纷扰扰分辨清楚,方能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走上山清水秀的课改阳光大道。
带着思考,携着疑问,我走进了北京一零一中学。
二、走进一零一
我们一行八十人在“微风送寒掠翠竹”的晴朗早晨来到北京一零一中学。进校伊始,我便睁大双眼,细心观察、认真品读这所学校。
(一)学校历史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 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校园环境
北京一零一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遗址,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地带,东临清华,南接北大,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现代都市中最为独特的花园式学校。校内有5座人工湖,冬日里仍有鸭子游弋其中,课间学生在湖边嬉戏,古树矮灌错落有致,曲径绵延环绕绿坪,镌刻着“水流云在”诗意文字的石雕坐落在草坪中,木质廊桥连接着湖面和绿荫,冬日的阳光普照校园,蓝天绿树遥相呼应,空气无比清新。
(三)校园文化
校园整体文化氛围浓厚,每一面墙都在讲述学校的故事,每个角落都是展示学生作品的展台,校园海报主题丰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人文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待人接物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性学校领导,她衣着朴素,接待词简单明了,没有丝毫客套,开门见山地讲明了本次活动的安排,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课表,指示我们进教室的路线和取送凳子的地点。
上课的英语教师林晓林身材颀长,温和娴静。见到我们她点头微笑致意,然后便清晰地发出上课指令。下课后与我交流简短,礼貌地询问我的建议。
学生见到来访教师招手问好或者微笑,然后很自然地继续自己的活动。
(五)课堂教学
本节课Lesson 3My favorite comedy是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内容是有关著名喜剧片《豌豆先生》的扮演者Mr.Roman的一篇文章。教师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大板块安排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环节紧凑,以任务为导引层层推进,以全班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过程简要记录如下:
板块一 复习
教师通过作业批改网,集体展示学生作业情况,处理典型作业问题,进行写作指导。
板块二 阅读前
集体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 What kind ofperson is Mr. Bean?
2. Do you know whoplays Mr. Bean?
3. Does he looklike Mr. Bean in real life?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讨论Mr.Bean及其扮演者Mr. Roman的性格和人品,将学生有效引近文本,激起学生阅读愿望,初步感知语篇内容。
板块三 阅读中
本环节处理系列阅读任务:
1. 跳读文章各段落首句,用关键词的方式概括文章主旨。
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跳读习惯和迅速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2. 细读文章,按照内容把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此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
3. 回答问题,分析文章细节。
(1) Why did hechange his job?
(2) Can you findout the key sentence in Paragraph 1?
(3) How can youfind the key sentence?
(4) How do you knowhe has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5) Did his parentsencourage him to become an actor? Why or why not?
(6) How did he makethe great change?
以上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链,它的关键点紧扣文章的主旨,聚焦文本重点信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查询文章细节。此任务采用师问生答方式处理,教师主导提问,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教师板书构建文本内容脉络主线。
板块五 阅读后
此环节设计笔头和口头两项任务。
1. 阅读文章,补充短文。
此短文内容为全文内容的浓缩,依据文章重点信息汇组而成,让学生用本课重点词汇补充短文,课上完成填写任务,课下背诵短文。此任务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成语言积累。
2. 介绍Mr. Roman
此任务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做Mr.Roman个人介绍,以chain的形式来做。一个学生起头,教师随机请其他学生承接介绍,每个学生说一至几个句子均可。
本任务旨在巩固当堂所学内容,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大部分学生发音规范,表达清楚。
总览整节课,教师个人综合素质较高,对教学内容研究透彻,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指令清晰,语言精炼,任务链条紧凑,问题设计科学,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遵循英语阅读教学“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性”的三原则,即采用让学生“整体阅读、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理解、整体输出”的活动设计思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兼顾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培养,整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水平差别小,基本都能跟上活动步伐,所有课堂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和问题引导下完成,活动形式单一,师问生答为主,合作学习几乎没有。
(六)课间活动
课间活动时间,学生自主出教室,奔向操场、校园或者校外。没有教师看管,没有统一指令,学生或自己、或结伴、或组团来跑步。课间时间结束后,学生自主回教室上课。期间学生没有打闹,依据自身体力自主决定锻炼速度和强度。
三、拨云见红日
校园观察结束后,我怀着努力拨开层层云雾,渴盼见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心情,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总结、梳理一零一学校呈现给我的方方面面,思考这所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光辉旗帜”的学校带给我的启示。
(一)实行走班制
一零一中学实行走班制,把学生分成若干级别,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级别的课。学生随课堂转换,形成属于自己的伙伴群体。各种以学习内容和任务形成的集体,取代了行政班。这种走班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落实分层教学,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开放性人际交流平台。
(二)应用批改网
一零一的作业批改网等于打开一个学习时空网,它开放、便捷、高效,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跨时空交流,学生随时上传作业,教师及时给与批改或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是大势所趋。
(三)非禁用手机
一零一中学的学生允许随身携带手机,上课时手机可以放在课桌上,学生组建班级微信群,适时交流学习和生活信息。在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理所当然地跟着改变,一零一中学没有像大部分学校那样将手机作为禁品,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课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也没听到手机铃声响起。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