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青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王万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王万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5392

王万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王万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55392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   姚月华

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把创新提到了有关族兴衰的理论高度。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创新精神,否则创新和创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开拓进取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探讨的问题。就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过程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宜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一、问题意识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包括发现能力、创新欲望、创新行为的复杂过程。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备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精神首先要有发现精神,而要发现,必须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种包括好奇、敏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当一个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问题意识,便会通过自己的双眼去发现、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去创造,其创新精神也就随之萌芽、滋长。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提出了“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的问题,发现了地球引力;伽利略看到教堂中风吹吊灯的摆提出了“为什么吊灯的摆幅和距离差不多”的问题,发明了钟表;瓦特看到蒸气把壶盖顶起进出了“能不能加大蒸气力量推进车轮转动?”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车……,不胜枚举的创新实例说明,只有对现象敢于提为什么,才能有所发现,有新发现。

从心理学上说,创新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根源于个人周围事物的茅盾,当茅盾存在时,问题也就出现了。学生一旦对所发现的问题倾注了兴趣,就会产生相当的精神动力,进而激励他们去有所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既然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根源,那么学生问题意识的高下,可以直接反映出其创新潜能的个性差异,多问“为什么”的孩子比少问“为什么”的孩子要懂得多,勤动手动脑独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孩子,往往能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时时更新,并在后天教育、系统训练中逐步显现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隐含的、内在的,通过学生对事物、现象、问题的理解,找出自己头脑中存在的疑问点,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意义重大。

三、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促使素质教育跨上高速公路的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到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

一是进行问题意识的浅层训练。即训练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过程要讲方法。首先要教育学生敢于质疑,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共同思考,养成善于发表见解的好习惯。其次老师要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学科之间要多做比较、总结、交流,以开拓学生视野。

二是加强问题意识的深层训练是关键。所谓深层训练,即教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限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范围,教师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指引工作,一要方向指引得当。学生的思维较发散,在分析问题时容易“跑题”,教师要作相应的扶持,保证顺利进行。二要给予方法指引。解决问题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要教给学生学会举例、类比、列举、归纳、概括,学会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三要进行思想意志指引。创新与困难是同一个问题的孪生姐妹,所以要指引学生不怕艰难,知难而上,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自信心。

三是注意发掘学生的隐性问题意识。学生中隐含问题意识因为学生个为原因或其他条件尚不成就还没有直接表现出来,教师要靠自己的经验和敏感去提前发现,及早培养,数学巨星陈景润就是在恩师的“慧眼”下挖出来的一颗金子。

四、建立一支具有全面问题意识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学生的成长靠教育,教育的责任在教师。很难想象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教师会培养出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应该有四种观念:一是要有进取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是常流水,不满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教师应孜孜不倦地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丰富视野,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二是要有伯乐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学生的闪光点如群星繁多,大可开发,教师应用一双饱含感情的双眼分析每一个细节,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三是要有正确的方法观,即从学生问题提出的根源到分析、解决问题的依据、手段及问题意识的能力训练,都要自觉遵守科学规律。四是要有兴趣观,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尊重学生,师生关系融洽,鼓励学生勤奋进取,超越自己。

创新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火花,问题意识是这颗火花的火种。新的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创新人才的竞争,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