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波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崔艳波工作室

欢迎加入崔艳波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243564

崔艳波工作室

欢迎加入崔艳波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243564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入课”研究---说“细节”

原创: 崔艳波  河北名师崔艳波工作室  5月12日

 

图片1.png

                                                                            

作者简介:崔艳波 ,副高职称。首届河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河北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卓越教师培养实践导师、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专家团队成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省级专家组成员、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省培授课专家、保定市讲学团成员、保定市骨干教师授课专家、涞水县国培授课专家。多次参与国培、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工作。曾荣获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课题,多篇论文在河北教育、班主任等杂志公开发表。

                                                             

“入”是透进、沉浸。“入课”不是简单的听课,而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看到了什么?(课堂传真)为什么是这样?(课堂剖析)怎样处理更恰当?(我的思考)透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一份子。每一节课都是由若干个教学细节构成,备课某种程度上讲便是备细节,细节处理得当,家常课也会上得活色天香,有滋有味。反之,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会黯然失色。站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如果有捷径可走,以我个人成长经验,“入课”则是最佳途径。因为有了入课这样一种研究的意识行走课堂,在自己家或别人家的课堂上萃取滋养我们专业成长的甘露,那么每一次上课、听课都是一次彻头彻尾,专业成长的契机。何乐不为呢?现将我的一次“入课”历程分享给大家,欢迎拍砖。

                                                                                    

教学片段一:老师可以说话不算数吗?

课堂传真:课始,教师选择一胖一瘦两个同学到前边玩“背人”游戏,游戏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教师选定了3个同学,三个同学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异常,显然他们以为老师会让他们真的玩游戏的。但课堂并没有按照小朋友们的心愿发展下去,老师对其中一个小朋友问:“如果又省时又轻松的跑完,你会选择谁?”小朋友回答说:“我选择xx同学,(也就是瘦些的同学)”,老师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个瘦些的同学?”“因为他轻”,“我们一下子就可以看出谁重谁轻?好,谢谢你们,请回”。

课堂剖析:核心素养无论从几个维度去解读,都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好玩的年龄特征设计了“背人”游戏,目的想让学生知道物体有重有轻需要计量单位。一说玩游戏,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但遗憾的是当学生回答出教师想要的东西,游戏未曾真正开始便戛然而止,教学进入了教师预定的下一个环节。看得出小朋友们有点点失落。特级教师周卫东老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为“品格”而教,涵养学生的品格,我想首先教师要先做到“说话算数”,摒弃虚假的形式化的教学情景。老师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目的达到了,在这里浪费时间还有必要吗?回放本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经验。“目标”在说明什么呢?体验、感悟是本节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以为:本环节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我的处理:第一个层次:感悟体验物体有重量。可以让一胖一瘦两个小朋友互相背一背,亲自体验物体是有质量的。在背的过程中我们不难想象,当小瘦子背小胖子的时候,很吃力,孩子们一定会发出笑声。第二个层次:感悟物体的重量有轻有重。教师可借助学生欢快的笑声顺势而导:“游戏很好玩,玩过要思考,如果我们继续负重比赛要想快速轻松的赢,你会选择谁呢?”通过“问题”引领将课堂由动态引入静态,将小朋友由单纯地玩游戏的心态引入数学思考。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有了独立思考的时间,“物体的重量有轻有重”就会自然而然嵌入学生的认知体系,教师自然而然就引出了“要知道它们重多少,就需要有质量单位”,这样处理即满足了孩子们想玩的内心需求,同时也在活动中感悟到学习克与千克的必要。

                                                                       

图片2.png 

                                                            

教学片段二:掂二分硬币,体验1克

课堂传真 师:掂完了吗?那停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此时,有学生开始汇报,有学生在玩硬币。

课堂剖析:新课标强调: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句话揭示了良好的数学教育首先要有人,这个人是基于尊重差异的“人人”。低年级组织教学是课堂有效推进的保障。这节课中学生还在体验硬币的小站留恋,教师按了一下喇叭“停下来,说说你们的感受”就驾车驶入“交流感受”的站台,小朋友还没有上车,司机开走了,小朋友自然就不和老师玩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勇敢地挣脱教学设计的牵引,把自己变成孩子,与学生同学同伴同行。

我的处理:怎么处理?充分利用好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可以在体验一分硬币前进行必要的合作指导:“1克到底有多重呢?小朋友们想不想体验一下?下面我们分组活动。听请要求:1.把你准备好的二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2.掂完后传给下一个同学,组长要保证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 3.都体验过后,请组长先收起硬币,再组织大家说一说掂二分硬币的感觉”这样全班交流时,就避免了有的在汇报有的还在体验的乱局。

                                                                                                         

                      图片3.png                                          

                                                                           

教学片段三:“让老师特别高兴”

课堂传真: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洪亮,老师评价到,“声音太洪亮了,让老师特别高兴。”

课堂剖析:“让老师特别高兴!”过去,很多老师用这样的语言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确短时间内也达到了老师所需要的课堂效果。今天,细细思量这句话有问题吗?新课标强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但不是主宰,不是权威,“放学生在课中央”昰我们今天该持有的课堂观。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洪亮,教师表达愉悦也未置可否,但站在促进更多学生发展的角度该如何评价更为妥帖呢?

我的处理:“你的声音真洪亮,每个人都可以听清楚,下面看看谁也能这样洪亮的回答问题。”采用描述性评价一方面给予回答问题的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声音洪亮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听清楚,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这样做。

图片4.png 

                                                            

教学片段四:“下次吧!”

课堂传真: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小组对抗赛形式,黑板上展示了小熊的轮廓,答对的同学即可给小熊添上一笔(顺序是:先画眼睛后画嘴巴),谁的小熊先画完即为胜出者。老师在画的时候不经意间给其中一只小熊先画了嘴巴,忘记画眼睛了。小朋友们提醒,应该先画眼睛,老师说:“下次吧!”

课堂剖析:课堂是一种师生间独特的生命遇见,这种遇见让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了无言的教科书,一句话一个细节往往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所谓你什么样子,你的学生就会什么样子。师生间语言的交流是涵养学生积极向上还是躲避,需要我们在课堂的博弈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思考、不断修炼。

我的处理:“哦!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的确疏忽了,哪位小朋友能争取到机会帮老师让小熊的眼睛快点长出来呢。”一个“帮”字既是示弱也是激励。

                                                              

图片5.png

教学片段五:“老师不能叫她,她都回答三次了”

课堂传真: 因为是借班上课,一个小女生被老师不经意间叫了3次,再次叫到她的时候,其他小朋友瞬间“起义”,“老师不能叫她,她都回答三次了”,老师请求说:可不可以让她再回答一次,直爽的小朋友豪不给面子,声音此起彼伏喊道:不可以、不可以......场面一度失控。尴尬的老师不得不用口令调控课堂:“一二三”,“要安静!”教室里终于恢复了安静,老师继续让小女孩回答了问题。

课堂剖析:小组对抗赛要体现公平。课堂调控口令可以让小朋友暂时恢复安静,使教学得以继续,但从育人角度考虑,这样的处理值得商榷,如何既不损伤小女生的积极性又关注到其他学生的情绪呢?

我的处理  (先向学生们表示歉意)师:老师的失误,这样请你(小女生)当老师,帮我选一个其他小朋友来回答可以吗?让小女生变换角色当小老师,一方面是对小女生的肯定,也给了其他同学机会,重要的是“勇于承认错误”“公平公正”等品格的涵养在知识的获得中会悄然扎根学生的心田。

图片6.png                                                               

从一位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中,表面上看到的昰教师备课时的预设是否充分,对学生随时设置的“礁石险滩”处理的是否智慧,其实质昰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融合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方面教学理念倒背如流,一方面课堂上“精神缺钙”,关注细节、常思细节、打磨细节,因为细节里藏着课堂的神韵、课堂的温度。细节不一定决定成败,但一定决定课堂的精彩。

您的课堂或您经历的课堂中有哪些难忘的细节处理给您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欢迎文尾留言区留言交流。

图片7.png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