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雯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6854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6854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孩子为什么阅读总出错

王彩卿

      语文阅读考试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知识点;二是答题结构与方向。

阅读考核的知识点分五个方面:文章结构、文章语言、文章材料、文章主题、文章表达方式。
  孩子们在阅读中出错多,是他们心里不明确阅读的答案是怎么来的,答题的方向是什么?举其中两个很小的例子,就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丢分了。

   下面是文章结构这部分题的一个例子,文章结构中,经常会考到“过渡段有什么作用”这里就要注意到,分值变化时相应的对答案的影响。

  1:本文第X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2:本文第X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本文第X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同学们没有看错,上面三道题,确实除了后面的分值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既然问题一样,那么,是不是答案也就一样了?
    1答案: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要提到了“承上启下”这一分就可以得到了。但例2如果也这样答,那就只能得一分了。
    2答案:这段话由上文对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分值是2,那不但要答出“承上启下”,还要答出承上了什么 ,启下什么,才能得2分。
    3答案:作者通过屋子内外的对比,由上文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答出了这三个层次,才能得到3分
   再举一个文章语言方面的例子:
 
1、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个题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呢?

第一步:熟记“知识地图”中的内容

第二步:确定这道题考察文章哪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判断出是在考文章的语言,那语言下面的四个方面,符合的应该是“生动”

第四步:再从生动中五个选项中看哪一条最适合答题,确定第一条最适合

那答案就出来了:画线部分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描绘性语言,通过对荷叶外形和动态方面的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夜晚荷塘边美丽的景象。

    看了以上的两个例子,我想,同学们可能明白一点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同样,其它几个方面也是一样,只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一套有效的阅读方法。 尤其是初高中学生,要想在语文上拿到高分,除了写作外,阅读也是重中之重。

 

 

小学生阅读应注意什么

小学生在阅读中应具备三种能力: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概括能力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有时题目有字数限制,有时试卷给我们留下的空间太少,到底概括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同学们可以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在简洁程度上有所差异。
例如:
1、本文讲了一个————————的故事;本文第三段讲得是—————————事。
这样的题,通常要求我们用10个字左右概括,答题时只要答出“
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即可。
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的题,通常要求我们用40个左右的字概括,答题时,只要写出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了。
3、 请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这个题比上一道题少了两个字“简要”,我们答题时需要并将故事的“经过”折解,答出故事的“
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才行。
4、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或请在空白处填入相应的故事发展阶段)
这样的题通常在初中会很常见,需要答出故事的“
起因,递进或转折、高潮和结果”。 
二、表述能力
这类题表面上看是阅读题,其实能不能得一个好的分数,关键在于孩子的写作能力。
例如:
“听了我的话,他笑了。”请把这段话进行扩写,让它变得生动起来(5分)
答案1、听了我幽默的话,他呵呵地笑了。
这一扩句中,作者只概括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既没有抓住和突出人物的特点,也没有具体地描写,所以只能得1分。
答案2、他最初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话,看到我说话时很紧张,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一扩句中,虽然抓住了他的“认真”和我的“紧张”,但因为缺少描写,仍然不生动,所以只能得2分。
答案3、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边听我说话,边飞快地做着笔记,我却紧张得如小鹿在撞我,看到这一幕,他的脸上露出了理解和鼓励的微笑,示意我继续讲下去。
相比前面的答案,这个已经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又在句中加了描写,使句子生动形象了很多,但“目不转睛”“飞快”等描写还不够细致和具体,所以可以得3分。
答案4、他听课时眼睛会紧紧地盯着你,仿佛是老鹰在空中搜寻食物,每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双眉之间的肌肉慢慢地收缩隆起,眼眶也仿佛就要陷下去了。他的认真,让我在讲解时变得更为紧张,说话的声调变得非常尖利,手心的汗也直往外渗,看到这种情形,他嘴角往上轻轻扬了一下,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相比上面的答案而言,这类的答案对人物进行了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能很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使内容较为具体生动,可以得4——5分。
 
从这些对比答案中可以看到,扎实的写作功底是答好这一类题的基础,学生在答这一类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偷懒。
三、 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的考核点一般分为整体感知和局部理解。整体感知包括:理解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思想倾向、概括文章中人物形象;局部理解包括: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中某段的段意、理解句子中的词义。
 以概括文章中心为例,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很多,文章中心的表现有三大途径:直接抒发思想情感、借助或引用文中人物语言、通过人物内心活动。
例如:阅读《生命的化妆》这篇文章,并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1、文章表达了作者因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这一类的失误是没有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便急着从文章中寻找中心句,发现一句可能是的,就直接移来用了,通常在考试中,通过寻找中心句来准确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不建议同学多用。
答案2、文章写的是我认识一个化妆师,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个答案错在,没有明确说出化妆师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回答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如果是写人的文章,那就要答出人物的具体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如果是记叙文,它的中心往往是作者的认识、看法、观点或情感。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在与化妆师对话中所受到的启发,是一种认识,需要具本地点出,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行。
 答案3、一个人的进步和改变,重要的不是在表面上功夫,也是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这个答案虽然正确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完整。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本文通过我和化妆师的对话,写出了我认识的转变。表达了要让一个人进步和改变,重要的不是在表面下功夫,而是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通过以上的几个简单的小例子,我想,同学们可能对阅读理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