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雯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6837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36837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

唐师附小    王彩卿

 

京腔京韵话民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作为一名中国人,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工作多忙,总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团聚,尽其所有来筹备这个隆重的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北京的春节》为我们介绍了独具“北京韵味儿的”春节。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小从生活在北京,沐浴在北京的民俗民风中,他的作品无处不饱含着“京味儿”。北京的春节,同样也是“京味儿”十足。

在一年中北方最冷的腊八,聪明的人们用“熬腊八粥”来抵御严寒,来纪念玄奘,从这“小型展览会”似的腊八粥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北京人对先人的怀念、对生活的乐观。在生活并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勤劳的北京人能把普通的大蒜泡制成“色如翡翠”的腊八蒜……孩子们欢天喜地,买杂拌儿,备爆竹,玩空竹,大人们忙忙乱乱预备吃喝用度,过小年,大扫除。在这些描写中,处处体现着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展示着北京天气无比的严寒与人们准备过春节的高涨的热情,这一“冷”一“热”的对比,更加突显了老北京人对过春节的重视,节日习俗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分量。

文章重点描写了春节的重头戏:“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十五观灯”。

在“除夕守岁”这一段中,作者以“热闹”为线索,把“做年菜,吃饺子,穿新衣,贴对联,守岁,放鞭炮”等习俗串联成一幅京韵年画儿,揭示出传统民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初一拜年”的描写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与热闹的除夕相比,一个“截然不同”,写出了大年初一的恬静:“全城都在休息”。作者又以“祥和”为特征,把男人走亲访友,女人接待宾客,小孩子逛庙玩耍这些画面一一展示,浓浓的“亲情,乡情”慢慢地弥漫开来,让这恬静的气氛变得温暖人心,每一个人都在悉心享受着“过年”的快乐。

“十五观灯”,作者以“红火”为特征,写出了春节“又”一个高潮的到来:张灯结彩,花炮燃放,吃元宵,猜灯谜,多么快乐美好的日子,字里行间张显着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的最后一段,“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与开头的“照老北京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朋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写到了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在展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无限温馨与美好的同时,也把这个古老民族的善良、纯朴、勤劳、睿智以“北京的春节”为载体呈现给广大读者。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