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全海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孟全海工作室

欢迎加入孟全海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10899

孟全海工作室

欢迎加入孟全海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10899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保定一中  孟全海

一、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主要差异

初进高中的同学对于物理的学习,大多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总要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究其原因,初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特列举出初高中物理的主要差异,以及如何改进教学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达到抛砖引玉功效。

1.从现象到本质

初中的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在高中则要深入到本质和规律层次。

2.从简单到复杂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通常被理想化,高中则要复杂很多,比如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减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等。

3.从零散到系统

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开始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开始出现大量综合题,难度大幅度提升。而数学在初中就开始比较系统,因此学生也没有反映初、高中数学存在明显的跨度。

4.从定性到定量

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必要数学工具的支持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知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的要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如摩擦力的大小,磁场的强度(磁感应强度)等。初中物理用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导数用于瞬时速度的概念,向量代数用于力等矢量的分析。

5.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型问题。如质点、轻绳、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电场线、磁感线、等势面、理想伏特表、理想安培表、分子电流、光子、薄透镜、卢瑟福模型等。初中针对的是一些要学习的“知识”,而到了高中,要针对的是很多的学习知识的“工具”,或者说是“思想方法”。这些“理想化”了的模型,学生在理解上,是个难点,在应用上,则更是个难点。

6.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例如,合功的问题,可先求力的矢量和再求合功,也可先求个力的分功再代数和求合功。以至速度、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等等问题,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的一大专题,或者说成是物理知识的重要分支。

7.图像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对于生动鲜活、内涵深刻、形象抽象一体化的“图像法”,初中涉及的也不多,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高中应用图像要去解决大量抽象的问题。如变化率问题,初中是由变化率看图像,而高中却要由图像看变化率。初中用图像的直观性“解决”一些问题,而高中是要由图像去“抽象”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内容中,对图像的应用层次更深。在光电效应的内容中,从图像中还要分析出更深刻的含义。高中还往往把图像和函数式(公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演绎。

8.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初中的计算,也只是根据公式,代入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而已。初中的“量”和“数”,主要是静态的。而到高中,“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量”、“数”演变为“变数”、“变量”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教材速度公式中Vt的下角标的t去掉了,变为V=V0+at,为的是更加强调它的动态性,这可是个重要变化。在高中,更多的注重变化规律问题的探讨,甚至有很多“变化范围”、“极值”,“多元性变化”问题的讨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9.从宏观到微观和宇宙观

高中研究对象的线度向两方延伸,在高中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理论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和规律。

10.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 

初中的物理,不能完全说说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因为高中的物理,是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高出个层次。在初中,几乎把物理知识内容都“浏览”了一遍,很多知识限制在“了解”、“知道”的层面上,大有“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是在“品尝”、“欣赏”物理知识。初中的教材比较形象、直观,有些偏向科普读物。 

高中物理需要抽象和理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为主线的大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高中物理的内容,很多是比较大块的知识体系,是很严谨的抽象思维的产物。 

11.物理思想、物理观念的培养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高中物理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这在初中是没有的。例如“微元法”、“平均值”、“无穷小可忽略”、“隔离法选研究对象”、“比值定义法”、 “变化率的变化率的意义”等等。这些也不是单纯的物理知识问题,而是思想方法问题。 

用力去学习,只能学的合格,用心去学习,才能学的优秀。所谓用力,可理解为学知识,那么用心,才是学思想,学哲学。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心去学习,注意物理哲学和思想方法的学习,这才是教学的高境界,也是高中物理深层次的特点。

二、激发兴趣促进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会产生刻苦钻研的不竭动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加强和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列举物理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5.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

从物理中考试题可知,许多省份近几年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衔接题,不仅仅在计算题中涉及,而且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也有涉及,例如对电表或电源内阻的考查,电和磁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中涉及静摩擦力、加速度,力的合成等,光学中的全反射、功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建议在中考复习中加以重视,并可适当拓展,达到即拓展知识,又为将来适应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典例剖析

【典例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现在有不少家庭住进了电梯房,这些家庭的成员每天和电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坐电梯的时侯,关于人受到的重力与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向上启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     B.电梯匀速向上运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

  C.电梯向下启动时,支持力小于重力     D.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力大于重力

 【典例2(2013·贵阳)重力为2.5×103 N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不计横向的影响),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阻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F阻=kv2,其中k为常数,且k1×104 N·s2/m2。求:

 (1)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

 (2)若雨滴匀速下落的距离为400 m,则这个过程重力对雨滴做的功为多少?

 (3)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

 (4)请在图甲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典例3 (2016江苏苏州中考,31,3)为研究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小华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阻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迎风面积S和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公式为f=kSv2(k为比例常数)。现用一张半径为r、面密度为ρ(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质量与面积之比称为面密度)的圆纸片,按图甲所示,将圆纸片裁剪成圆心角为n°的扇形,然后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纸锥,纸锥的底面积为S0(即为纸锥的迎风面积),让纸锥从足够高处静止下落。

  (1)纸锥在整个竖直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

   A.一直加速            B.一直匀速

   C.先加速后匀速         D.先加速后减速

  (2)下落过程中纸锥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典例4 (2016安徽马鞍山模拟)我们学过匀速直线运动,但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更普遍的运动形式。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称之为匀变速运动,可以表示为     表示变化量),在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它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若用v0表示匀变速运动的开始速度,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1,则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开始时的速度是2 m/s,运动2 s后速度变为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m/s2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