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民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李淑民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淑民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318357

李淑民工作室

欢迎加入李淑民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318357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由“算理与算法”而引发的深度思考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华里小学陈呐

 引发我深度思考的导火索是我区数学中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我校刘老师所讲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一课。当刘老师宣布她抽到这一课时,当时参加抽课的数学老师中有人说:“这课没啥讲的,十五分钟全能搞定。”回学校后,我们的第一感觉也是“为什么会是这节课!”我们的刘老师并没有泄气,我们统一了思想:这节计算课正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

在对教材、学情的理解、分析中,我们达成一致:学生知道事实不等于真理解。面对学生已经知道“答案”时,我们需要追问:有多少学生知道答案?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要学习的内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时,往往停留在“事实性水平”(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这样几个层次:事实性水平、概念性水平、方法性水平、主体性水平)的理解上。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辨别出学生的理解所达到的程度,设计恰当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高水平理解。

刘老师以她特有的教法完成了第一次试讲。

第一次试讲后的评课会上,我们就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教学片段一:

创设生活情境后解决数学问题:有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生脱口而出:80÷20=4

师问:你是怎样想怎样算的?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想20×4=80,所以80÷20=4(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没有学生提出质疑。)

生2:想8÷2=4,所以80÷20=4

师:你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不明白可以进行质疑。

生3问:80和20后面的两个零哪去了?

生4问:为什么4后面不加零呢?

生2解释不清,向其他学生求助,但解释的都是模棱两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老师问学生:80是( )个十,20是( )个十,8个十里面有( )个20,所以8÷2=4,80和20后面的零可以同时遮住不看,算8÷2=4则80÷20=4。

刘老师第一次试讲时,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是很成熟。课后评课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个环节处理得欠火候,学生没有真正理解80÷20=4的算理。而往往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也是重视算法,忽视了算理的探究,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是“重结果,轻过程。”

我们说,什么叫算理?什么叫算法?这是进行口算教学必须首先搞明白的问题。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8÷2=4,则80÷20=4”这一问题呢?教师能做的,就是提供有价值的问题或任务同时渗透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经过评课组的反复讨论和思维碰撞,在第二次试讲中,刘老师进行了新的处理和尝试。

教学片段二:

汇报80÷20怎样想怎样算的,学生还是想到了:因为8÷2=4所以80÷20=4。教师追问:本来算80÷20,怎么又去算8÷2呢?谁来解释解释?

当学生解释不清或为了加深理解,刘老师课件演示:

 师问:这是多少?(出示一条10个的正方形)80就是这样的几份?(出示8条正方形),就是8个(十)。20就是这样的(2)份,(将最左边的两条用红线圈起来)是2个(十),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圈出4份)算80÷20都以“十”为单位,单位相同,可以把80末尾的一个零和20末尾的一个零同时遮住不看,就变成了8÷2。因为8个十÷2个十=4,所以80÷20=4。

边说边板书:80÷20=4

        想:8个十÷2个十=4

通过图形,将80÷20计算的算理清晰地表达了出来——8个十÷2个十。如果没有这个图形的演示,学生对于算理的分析靠“想象”获得,在没有掌握知识的时候,其实就是“高度的抽象”。这也是第一次试讲学生没能理解为什么“8÷2=4,所以80÷20=4”的原因。用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策略,同时也帮助学生构建了数学模型,即当学生遇到新的数学问题,如果从“为什么”(算理的理解)层面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能够想到“画图试试”。画出的图形(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其实就是数学模型图。

后面的教学刘老师没有只停留在解决80÷20=4的问题上,而是及时分析学生的错误成因,适时介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和延伸。

教学片段三:

    明白了80÷20=4的算理之后,教师又问:800÷200=?

引导学生理解:800就是8个(百),200是2个(百),都以“百”为单位,单位相同。板书:800÷200

                        8个百÷2个百

 把800末尾的2个零和200末尾的2个零同时遮住不看,就变成了8÷2。因为8÷2=4,所以800÷200=4。

师追问:8000÷2000呢?(生说等于4)为什么?你能继续再往下说吗?

生:80000÷20000=4

    800000÷200000=4

    ……

在后面的练习中,刘老师专门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算一算,想一想

9÷3=                            900÷30=

90÷30=                         9000÷300=

    900÷300=

9000÷3000=

  在“900÷30、9000÷300”的问题解决中,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遮零”的计算方法,解决这一类问题。

回过头来再看《口算除法》这节课的教学,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最初,学生在口算时,可能有算法而不知算理;后来,知算法而且知算理;再后来,又是有算法无算理。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口算探索与掌握算法的不同时段,他们计算时是否具有算理,经历了“无——有——无”这样一个过程。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有算法时,不一定能说清算理;而有算理时,可以转化成算法。这也是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计算像“900÷30、9000÷300”这样的题目,而不停留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计算的原因所在。刘老师课堂时间主要用于两个部分:一是作为学习主体的每个学生独立地观察、尝试、交流;二是师生、生生间围绕学习目标多向互动。课堂中,学生除了习得口算除法计算方法“是什么”与“为什么”外,还获得了一种丰富的过程体验。

综上所述:算理不是没有用,而是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发挥其作用。不要把算理、算法作为“两张皮”。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往往是隐性的,算法往往是显性的,它们相辅相成,算理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探索算法、掌握算法。当然,在口算学习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对算理的一味推崇容易让学生陷入空洞抽象说教的泥潭,不过,对算法的过度操练也容易让学生走向机械重复练习的窠臼。科就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数学,除了重视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显性的知识教学,更应该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重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等数学素养的培养,使数学学习给学生留下意识、思想、经验、习惯、快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