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遇见更好地自己
——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成员李艳伟学习心得
9月21日-22日李艳伟工作站成员和清苑小学数学团队来到长城学校共赴与数学的华美之约——第14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两天里我们领略了数学深邃的思想,感受了数学之美,数学之魅。名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引领。
一、课程建设的引领
课本是载体,在课本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做哪些拓展?北京一师附小的副校长韩玉娟老师介绍了她所在学校的拓展课程。她们以课程总目标为方向,在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各学科开设了拓展课程。全校周五下午一小时,进行年段制走班教学。数学拓展课程有创造力课程,超脑麦斯思维训练课程,游戏课程,劳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在《足球中的数学问题》这一拓展课中,韩老师让学生观察蹴鞠的演变过程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了解传统体育项目。出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取足球的有效信息,渗透数学阅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性分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我们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哪些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我们的数学学科在没有形成成熟的拓展课程之前,我们可以思考在学生掌握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知识进行哪些拓展延伸,大家不妨从尝试上一节拓展练习课开始。正如蒋守成校长所说:你不需要很厉害才开始,但你需要开始才能变得很厉害。
二、课堂样态的启发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最成功的教育是感染。”这些名师的课堂都是和谐,民主的。在他们的课堂中,学习悄然发生,像呼吸一样自然。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融合;学习方式与认知规律相适应;学习过程与互动交流相和谐;学习经历与全面发展相同步。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无痕,人课合一。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聊着聊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教师的三种状态:新手老师认为“怎样教很重要”,成熟老师觉得“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专家型老师认为“为什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
罗明亮老师的《近似数》一课没有精美的课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和学生谈话交流,使学生通过头发的生长、脱落不断的变化来理解近似数的产生。在给出摩托车的价格大约是8000元,让学生猜摩托车的真实价格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质疑、辨析中,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利用竖线图形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四舍五入”法,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强震球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从规矩的举手到像招财猫那样的高举手,这样一个细微的变化,给了学生多少自信。从不敢说、说不出来到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说,可见孩子们需要我们老师搭建的舞台,提供的充分时间和空间。
三、解读教材的深度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节精彩的课堂背后,不但有名师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有不为人知的深度解读教材的功夫。周卫东老师在讲座中就提到了他喜欢“深掘”,找到概念的来龙去脉。周老师为了找到平均数的出处,买了三本数学史资料,还向全国的名师、名家去请教,最终找到平均数的出处是来自于印度的一个科学家。
正是由于周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他才能够把鲜活的生活实例带入课堂。如“埃蒙斯的最后一枪”,三次参加奥运比赛,最后一枪,一次脱靶和两次低分,最终使他与金牌无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平均数的敏感性,也感受到了它的育人价值和做人的境界,人生得与失平衡的状态。
正像主持人所说“和美课堂,美不胜收。”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耳目一新、 醍醐灌顶。每参加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洗礼, 经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用徐长青老师的话:从现在开始,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才会一点点改变。努力,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