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工作室-教师文章内容

肖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肖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63968

肖青工作室

欢迎加入肖青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63968

首页>教师文章

工作室教师文章

教师文章

低声,高效

韩艳昭

最近见到两个让我感触颇深的场景。一个是在去往教室的走廊里。一个恨铁不成钢的母亲正在疾言厉色的对着儿子大吼,孩子开始还试图解释什么,但是母亲根本不听,孩子从开始时满脸的无奈到不屑到最后满眼的叛逆。另一个是在我的办公室里。一个情绪激动,满脸愤怒的学生走了进来。原来是和同学闹矛盾,被杨老师叫来了解情况。从这个学生开始时急扯白脸的大声辩解,到后来小声认错,再到之后轻轻哭泣以及最后擦干眼泪高高兴兴的离开,杨老师一直保持着一贯的和声细语,但是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我不禁在心里为她叫好,佩服之至。同样是犯错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结果也大相径庭。

其实,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父母歇斯底里的责骂孩子,而孩子毫不示弱,声嘶力竭的反抗,最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有的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嗓门高,声音大,严厉训斥,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时,更是大发雷霆,以为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威严,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第一次,父母或老师的大嗓门也许会起作用,可那不是真的对孩子发生了影响,他们只是被吓住了。逐渐地,孩子会开始抵触这样的训斥。当孩子开始抗拒后,父母或老师的嗓门往往会提高八度。嗓门变大,父母或老师也许自己意识不到,但是孩子却能明显感受到。大嗓门,甚至开始大吼大叫、喋喋不休,其实是父母或老师非常无助的表现。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大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若孩子已经对大声训斥疲沓了,无论是怎么说,孩子都嬉皮笑脸,或者冷眼相对,或者无动于衷,这时候肯定要考虑调整教育方式了。相对于对孩子大声批评、威吓、喝止等方式,不如试试低声教育。

心理学家对表达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一方面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另一方面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

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年轻气盛,虽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凡是都想做到做好,但是又怕学生欺负自己年轻,不厉害的镇不住他们。所以就采用了先声夺人,粗嗓门的教育方式。我以为声音大,火气旺,学生就会服我,会长记性,就会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结果,高声调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使矛盾一步步升级,让我逐步走到了学生的对立面。正当我焦头烂额不知所措的时候,朋友半开玩笑说:“你啊,太吵了”。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声调,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不小心犯了错时,我不再一味地训斥、责骂,而是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尽量不对学生发火轻声细语地向学生了解情况,最后温和但是坚定的告诉犯错的学生我不能接受这些行为,犯错就必须改正。学生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就放低一点标准,让他们时刻保持自信;当我忍无可忍时,就选择暂时冷处理,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等到自己和学生的情绪稳定后再找机会进行交谈……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低声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群皮的不行的臭小子慢慢的规矩起来,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临时有急事离开了班里,事后有查纪律的老师告诉我他在我班教室门外听见有学生说:都安安静静的学习,老师不在,别给她丢脸。那种感动,那种喜悦,溢于言表。

对于老师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学生是很难的。但是,说话前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辞,采用低声调和学生讲话,把你期望学生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听,学生会感到自己与老师处在平等地位上,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消除顾虑,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此外,教师的沉着、稳重,也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觉得老师的话有必要听,听进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一味的指责,甚至体罚,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就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感。

有人说,与孩子沟通70分贝太高,40分贝正合适。让我们少一些歇斯底里的责骂,多一些和风细雨的教导。因为,低声可以赶走愤怒,赶走冲动,使人更理智,也使孩子更容易接受。让我们一起:“微笑着播种,微笑着收获。”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