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号 |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类 别: C.一般课题
课 题 名 称:多途径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学 科 分 类: J.小学语文
课 题 负 责 人: 索小双
负责人所在单位: 峰峰矿区教研室
开 题 日 期: 2017.10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9月
一、课题开题报告(由课题主持人填写)
填写内容: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含研究综述 )、课题界定、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分工、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等,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表格不够可以自加页码。 |
一、问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学科进步的一个标志,而“核心素养”则更加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更加注重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主旨,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但是,一些学校和家长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只关心语文成绩的多少,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包括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课外阅读积累和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容易忽略。这种单一的、片面的认识容易让“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假、大、空的口号而失去其实际意义。为了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变得更加容易和现实,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我们把《多途径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定为本次研究的课题。 二、现状分析(含研究综述) 关于素养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几乎把学生的所有素养都包括在内;有的走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一些关键的、高层级的素养。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也在积极开发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到语文课程上来说,由于国外的语文课基本上就是阅读分享课,所以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国外没有单独列出来进行研究,这方面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从国内看,随着高中语文课标的修订在我国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2016年高考全国II作文题目就是“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起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05期)中指出“培养语文素养,要重视课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重视积累和思考,重视表达”。又如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小学语文“回眸课改十五载,直击教材新面容”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上提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以上这些研究大多阐述了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在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只是给了一个指导性建议和方向,对具体如何落实并没有提供过多详尽的实践指导。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是要通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推荐课外书、古诗词海量积累、命题改革等多种形式及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课题界定 “素养”一词的内涵太大,不是教育一己之力可以达成的,因而教育需要聚焦在“核心”上。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做为小学生而言,我认为提高他们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是奠定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入手,使得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研究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有些学校存在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只重视分数,培养出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除了无法改变目前高考这个指挥棒以外,其实可以做的还有很多。要清楚地认识到掌握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丰富而有趣的过程。 五、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此形成能力。 2、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六、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现状; 2、探索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七、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小学生的书写现状、阅读量、阅读兴趣和人际交际等情况,形成相应的调查报告。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用多种途径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即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2、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途径的研究。 (1)日常积累:除了学习课本和课标要求的古诗词,每周再增添一首新的古诗词,还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好词好句,让传统文化真正回归到语文中来,并且通过主题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2)口语表达:利用每周的队日课选择一个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班级演讲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 (3)规范书写: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十分钟安排写字,教师要从字的间架结构、握笔运笔等方面给予指导。定期在班级内开展“我是写字小能手”活动。 (4)经典阅读:制定读书卡,开展“我和家长一起读”活动。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和名著。 (5)评价改革: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书面考试的内容,在考试形式上力求丰富。把考察学生知识向考察学生能力转变,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可以加入听力测试,为了促进学生的书写,设置卷面分。除此之外,抽签朗读文章段落、背诵古诗、都可以做为评价的方式。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奠定研究实施的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优秀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好的借鉴,为创新自己的课题打好基础。 2、调查研究法。对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和对象,实施问卷法、谈话法等。 3、行动研究法。将探索提升核心素养的方法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完善、改进,最终形成可供操作的方法。 九、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9—2017.12) 1、建立课题组,调查现阶段小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分析数据,完成调查报告。(2017.9--2017.11) 2、广泛搜集资料,了解各地研究最新动态及成果,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2017.11—2017.1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1—2018、12) 1、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实施方案,以本班学生为对象展开研究,全面探索操作性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式的各种途径。 (1)利用古诗词积累,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 (2)利用口语交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每天的十分钟书写,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5)利用命题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进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整理和归纳。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1—2019.6) 1、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019、1—2019.3)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2019.4—2019.6) 十、成员分工 索小双 主持课题研究工作,负责指导、调整、协调课题组成人员的研究过程,负责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武悦英 负责命题实践研究工作,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建立试题库。 武苏英 负责实践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工作及个案研究,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 赵玲玲 负责命题实践研究工作,并定期撰写课题实验体验,发表相关论文。 魏骄艳 负责设计小学生核心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现有语文核心素养现状,根据问卷形成调研报告。 姚慧丰 负责实验班实践研究工作及案例研究,并定期撰写课题案例体验,形成案例集。 十一、课题研究目前行动情况 1、制订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 2、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并回收; 3、正在撰写《多途径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S].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王立强.中小学教育科研操作指导 [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16(05). [4]胡晓容.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
二、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 |||||||
序号 |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
1 | 2017.9—2017.12 |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现状 | 调查报告 | 魏骄艳 | |||
2 | 2018.1—2018.4 | 教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途径的 案例集 | 案例 | 姚慧丰 | |||
3 | 2018.5—2018.8 |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 论文 | 武苏英 | |||
4 | 2018.9—2018.12 | 建立小学语文试题库 | 试题库 | 武悦英 | |||
最终研究成果 | |||||||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终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
1 | 2019.1—2019.3 | 《由考核知识向考核能力的命题转变》 | 论文 | 赵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