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雯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87489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87489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王彩卿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游览顺序写自己去过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2、过渡句自然转换。

3、抓住景物特点写,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五单元习作,游——。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如果让你把这个地方的景色写下来,你的题目应该怎样写?可以是“美丽的——”吗?为什么?(强调半命题作文题目的写法)

2、老师前几天刚去了植物园,那我的写作题目是什么呢?(游植物园)

二、新授

1、有这么多同学也去过植物园,那我考考大家。出不第一组图片。

这是什么花?那老师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郁金香园。如果我要把这么美丽的园子写下来,要从哪些方面写呢?(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现总结)

郁金香的颜色多。你都见过什么颜色的郁金香花?请用“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回答。

这么多颜色,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你会这样说吗?

(练习关联词和比喻句)

郁金香姿态美。低着头的在想什么?仰着头的在看什么?还有什么样的?你会连起来说一段话,来夸夸它们的姿态吗?

郁金香形状大小各异。刚长出的花骨朵只有大拇指肚那么大,那快要开的花骨朵呢?还有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郁金香的香味浓。远远的会闻到什么样的花香?离近了呢?把脸贴在一朵花上呢?

刚才我们描述的是它一动不动时的样子,那风一吹,它动起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习动静结合的写法)

刚才我们描述了郁金香园美丽的郁金香,如果我们写下来,是不是一定要按刚才咱们说的顺序写呢?不一定,如果你觉得花香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先写花香,如果你觉得姿态美丽你最喜欢,你可以先写姿态,这叫“自由排序”。拿起笔,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夸一夸郁金香园的美景吧。(学生写片段,老师巡视指导)找几名写的有特色的孩子到前面展示,大家评价。

2、老师离开郁金香园,又来到了哪?出示第二组图片。芍药园。

刚才我们学会了写郁金香,写芍药也一样,我们来总结一下怎样描写花的美。

结构:先总后分,中心句在前。

内容:颜色、大小、姿态、气味。

修辞:比喻、拟人,让景色更迷人。

动静结合:没风时,有风时……

(利用这一环节,进行前一技法的回顾总结。)

3、我还去了松林。出示第三组图片。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松木的,出示句子。

1)、走累了,就站在树下抬头欣赏,树上挂着一颗颗棕色的松果。那果子层层叠叠地,真像一座小巧玲珑的木塔。

2)、那林中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带着好奇,我快步走向松林。一条蜿蜒的林间小路出现在我眼前:平整、干净的石板,一块挨着一块。走在上面,脚下好像清凉了许多。3)、远远地,我就看到一大片茂密的松树林,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又像一大团绿色的烟雾。

4)、沿着小路慢慢前行,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挤进来,洒在树下的小灌木上,那么温柔而慈祥。

5)、听着树上鸟儿动听的歌声,不知不觉,我走出了松林。

指名读句子,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每一段的描写都很美,但顺序很乱。应该重新调整顺序。)

那好,我们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给这段话排一下序,哪段话应该放在最前面,为什么?(指导学生一边排序一边说出理由,把序号写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按照大家排好的顺序齐读,感爱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作者在写松林时,选了哪些景物写?(松林,阳光、鸟儿、小路、松果)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比喻、拟人、反问、联想

4、松林的旁边是天鹅湖,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请你来判断:这样写行不行呢?为什么?

我们来到天鹅湖,坐上一条小船,我一边划船,一边喝可乐。风吹在脸上,别提多舒服了。我笑着对妈妈说:“今年这个儿童节过得真开心!中午去吃了大餐,下午还来美丽的植物园玩儿,太充实了。”我伸手去摸湖水,妈妈提醒我说:“小心,别掉下去。”半个多小时后,我们上了岸,我买了一些鱼食,喂水中的小鱼和天鹅,它们都争着来抢食,妈妈给我拍了好几张照片。

这样写不行,因为是写景物,不是写事情,只写自己玩的怎么样是不行的。

那应该写哪些景物呢?请你举例子说一说。(湖水:这里的湖水真绿呀,像一块碧绿的翡翠。湖面很平静,岸上的树木葱葱茏茏,倒映在水里。只几黑天鹅正悠闲地在湖中觅食……)

给提示:湖水、水草、鱼儿、天鹅、游船……岸上树木、亭子、小桥……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说一说,口头作文。

5、出示图片,这是老师的游览线路图,看一看,这些过渡句,分别应该写在哪些景点之间?

和学生一起分析,景点之间应该怎样过渡才自然。通过练习,让学生关注过渡句,会正确使用过渡句。

如果是你,你会用怎样的句子过渡?

三、例文分析

卓越同伴例文。

四、教材同行

出示教材习作要求,明确写作要求。

课下完成习作。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