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雯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87391

刘艳雯工作室

欢迎加入刘艳雯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87391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让学生动起来——网络教学也精彩

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  张春玲

2020年,注定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师生新学期相聚校园的脚步,自2月份开始,全国上下开启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教学《太阳》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  张春玲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学习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经教材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精读课文《太阳》+初试身手(一)。

《太阳》是五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部分讲太阳和我们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杀菌、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初试身手(一)》是一个说明文片断的小练笔。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它的特征。在赏读完《太阳》一课后,学生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开始由段落学习向表达方法学习,在本单元学生要接触的就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太阳》这篇课文孩子们三年级就已经学过了,所以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教学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让孩子们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怎么写明白的,引导孩子们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学会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才是本节课的重要一环。

【设计理念】

从三年级开始,部编版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其设计意图是引起教师对习作教学的重视,使语文回归工具性这一要义。部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这样说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方法习得的过程,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太多要求,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通过品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怎么写明白的,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初试身手(一)”正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设计了本节课。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在赏读课文的过程中习得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本节课的课堂结构为:名言导入,明确目标(约3分钟)——重温内容,赏读写法(约23分钟)——初试身手,学以致用(约12分钟)——总结方法,布置作业。在设计时,以课后题为依托,首先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什么”,从内容上把握课文;然后再赏读交流写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从而习得写说明文的方法;最后初试身手,把课上学到的说明方法运用到介绍身边熟悉事物的某种特征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9个生学。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并学会综合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征。

4.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平实性。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平实性、用词准确性。

2.了解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教学流程】

环节一:名言导入,明确目标。

(一)出示名言,了解说明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读读屏幕上这句话,想想在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哪种体裁的文章。(说明文)善于抓住重点词思考,真棒!再仔细读一读,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特点说明白。)

(二)提出疑问,明确任务。

1.读单元学习重点

2.提出疑问

师导入:相信随着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心中的疑问会慢慢解开。我们先来学习第16课《太阳》,它就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具有双线体系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教材中的单元导语把这两方面表述得非常清楚。本环节意在以单元导语中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为引子,让孩子们对说明文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细读单元语文要素,明确单元学习重点,并提出疑问,便于他们找准学习的方向。)

环节二:重温内容,赏读写法。

(一)解决字词,扫清障碍。

1.认读本课带生字的词语。

2.值日班长汇报生字书写情况。

3.教师随机指导菌的字形字音。(字理识字)

(二)重温课文,把握内容

师导入:字词没问题了,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多生汇报,随机板书:写了什么:特点(远、大、热)

作用           

(三)赏读写法,体会用意

师导入:这么多的内容文中是运用什么方法说明白的呢?今天我们以一种新的身份——赏读者身份,再次阅读它,看看作者把太阳的特点明白了吗?是怎么写明白的?(板书:怎么写)

1.师生共读描写太阳远的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屏幕出示相关句子)

读相关句子。

师导入:我们先来看太阳的第一个特点——远,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汇报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师:句子找到了,我们就来细细地赏读,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太阳远的特点写明白的。

a 交流说明方法

b 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列数字:科学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师小结:科学准确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作比较、举例子)

引导孩子们要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举例子,让事物容易理解,说得更明白。

师小结:像介绍太阳这样不熟悉的事物时,我们可以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举例子,这样就能让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更清晰,更通俗易懂,更具说服力。

c 体会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好处

师导入: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为什么还接着写举例子、作比较的句子呢?

(引导学生体会运用一种说明方法,读者不容易理解时要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师小结:有时候运用一种说明方法并不能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这时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说得更清楚、更明白。

体会用词的严谨性

师导入:句子中有这样两个词,你注意到了吗?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词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交流“约”“差不多”的用法,体会说明文表达的准确、严谨。

师小结:当说明文中用到的数据不精准时,就会用到像“约”“差不多”这样的词,实事求是地、公正地去描述事物的特点,不夸大,不缩小。

2)学生自主交流二三自然段。

师导入:太阳距离我们这么远,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实际上,太阳的体积大得很。书中是怎么介绍的?

生读描写太阳很大的语句,交流说明方法及作用。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

    师补充地球与太阳的体积。

(补充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让说明更直观,更好理解)。

交流太阳的热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列数字)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举例子)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打比方)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打比方的好处:生动、形象)

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所描写的事物就更加生动、形象了。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师导入:通过读这三个自然段,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表达上的一些特点,那么作者把太阳的特点说明白,用到了哪些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注意用词准确)

引导学生把《太阳》和学过的散文、记叙文比较,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师小结:语言准确、直白、没有过多的感情色彩,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

4)赏读4-8自然段太阳的作用。

师导入:正是由于太阳有这样的特点,它才有了非常特殊的作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太阳的作用写明白的。

(指导学生找到过渡句、体会作者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介绍事物的特点或作用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在介绍事物某方面的特征时,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写。

5)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需要的材料

师导入: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关于太阳的知识,是自己亲自观察到的吗?从哪儿来的呀?

(引导学生学会去网上查找所需要的材料,并推荐百度百科。)

6)引导学生关注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

师导入:课文赏到这儿,还有一个地方我们没有读到。谁找到啦?

(引导“引用”的作用)

(设计意图:《太阳》这篇课文属于老文新教。学生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字词基本掌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习得读说明文和写说明文的方法。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以赏读者的身份交流太阳的特点和人类关系的密切,从中体会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好处和说明文用词准确、语言平实的特点,让学生在旧知中学到新方法,感受到学习说明文的乐趣。)

环节三:初试身手,学以致用。

(一)找准方法,体会特点

师导入:我们再来看这一幅图片。看一看,读一读,图中的小朋友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白了电视塔的哪方面特点。

(学生交流:列数字写出电视塔的高,作比较写出电视塔的形状。)

(二)运用方法,写明特点。

1.大家来交流

师导入:现在我们就来初试身手,选择身边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它的特征。三十秒选择事物,想一想你从哪个方面来介绍它,运什么说明方法来把它说明白。

学生交流

2.我能写明白

师导入:下面我们就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一写这个事物吧,注意要恰当地写出事物突出的特点。

学生练写

3.小小发布会

低级版:有话直说,听懂就行

两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评价。

终极版:来猜猜看,猜中就行

把要介绍得事物换成另外一个词(如喜洋洋、娃哈哈、啾啾、啪啪等),其他同学猜,并说明猜出的理由。

(设计意图:部编版教材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同步推进的思路综合编排。“读写并进”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意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学习的表达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实践。初试身手这一环节这是为了深化学生说明方法的认识与运用。

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一)归纳方法,写法提升。

读说明文

引导学生“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方面去理解说明文。

写说明文

a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b语言的准确性

(二)布置作业,链接习作

师提示:习得方法,学以致用。课下,请大家再认真地想一想,刚才我们选择的这种事物还可以从哪几方面去介绍,并进行细致观察,也可以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相信你一定也能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它说明白。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说明文和写说明文的方法,并布置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事物,为后面的习作做铺垫)

 

新常态。网络教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占据了潮头,也给我们一线教师来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若干网络平台、在线教育网站风头无两,纷纷推出各种视频课、直播课,这也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一线教师的燃眉之急。可渐渐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这样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固定的课程,真的适合学生的发展吗?这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有何差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任何形式的教学中都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啊!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另辟蹊径,变身“主播”,利用一些直播平台实施在线教学,隔着屏幕与学生互动交流,这样确实比单纯的视频课有效率,起码一些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互动。可教学效果仍然差强人意,远远不能与线下课堂相比拟。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由于学生“动力不足”。

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是教师能够把握学情,以学定教;二是便于教学组织与管理,管理得法、激励到位,教学效果自然凸显。如果在网络教学背景下,也能够做到这两点,是否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市级名师,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所教班级(五年级),从网络教学的实施、课堂的延伸、作业的反馈、学生的管理与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研究。欣喜的是,两个月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总结归纳一二,分享给众同行。

一、上课形式力求多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网课的学习兴趣,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新鲜感。“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据实验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正常的条件下,6-7岁儿童聚精会神注意一事务可以达15分钟左右,8-10岁儿童平均达20分钟左右,11-12岁儿童平均达25分钟左右,因此,他们不能长时间把注意集中在同一活动上。”(引自京津冀书馆)

因此,每周的网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安排。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利用“腾讯会议”直播,打开视频面对面交流讨论,朗读声声、互动频频;语文园地利用“班级语文群”进行屏幕语音文字对话,略留思考空间,激发思维火花;评议作文、小练笔利用“小组群”(由7至10人组成),由组长做小老师担当主讲,引导大家互评互议、取长补短。

以上三种不同形式的网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既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又为学生搭建了发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快乐中主动行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二、分层指导机动灵活。

网络教学最忌千篇一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该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微信群相当便捷。除了班级群、小组群,我还建立了两个特殊的群:“加油宝贝群”和“小老师群”。顾名思义,“加油宝贝群”吸纳了一些学困生,我利用这个群,每周固定时间考察他们的基础知识、开展小比赛,使他们夯实基础,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上传朗读、背诵小视频,对之进行单独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小老师群”则是将班干部及各组组长列入其中,指导他们如何做主讲、如何管理小组,并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而使他们的综合能力迅速提升。

这样的分层指导,发挥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做到了因材施教,当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依托小测夯实素养。

网络教学可能最难把握的就是学情了,网络测试不方便,隔空对话不精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工具,组织有效的小测,从而了解学情。“腾讯会议”是我最常用的。上课伊始,请学生拿出纸笔,先行复习测试,完成后上传班级群;或者进行口头测试,点名抽查或抢答模式,三五分钟,学情得到了反馈。“作业小程序”也不错,每周一次,固定时间,完成后上传。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小组群”自主小测了,由组长出题,开展小比赛,那是他们自己的主场,大家激情满满,那叫一个活跃。

四、以评促学善用奖励。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评价奖励必不可少。我将线下学习时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迁移到了线上,同样高效。每周一次评选“优秀小组”“优秀组长”“明星组员”。“优秀小组”和“优秀组长”由老师评出,主要根据小组学习效率及组长组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明星组员”由组长评出,教师设计“网课学习记录表”,组长每天记录组员考勤、发言次数、作业完成情况及得到大拇指个数,周末汇总统计,多者胜出。对评选出的获奖小组及个人教师给予红包、电子奖状、给家长发喜报等奖励。在这样的评价及奖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

五、家校联系勤于沟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向来密不可分,形成家校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最优化效果。网络教学期间做好家校联系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居家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共同成长。因此,我们要常常跟学生视频通话,尤其是学困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我们要常常跟家长电话交流,倾听家长的声音,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家长、学生、老师的距离在一次次家校联系中贴近了,教育的效果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网络教学打开了教育的新天地,也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也必将成为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只要我们坚定秉承“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巧妙运用,不断完善,它一定能够帮助我们的教育教学花开满园!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