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走在课改大路上
——祝贺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张和平老师成为枣强县课改先进个人
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张和平老师,枣强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在26年的从教生涯中,她不断探索课改新途径,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同事的好评、领导的信任。作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她带动全校教师学习学习课程改革理论,接受现代教育新理念,以课改为契机,提升老师们的教学素养;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理念,提升课改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是开展课改实验的先决条件与根本保证。张老师认识到,缺乏理论指导的课改是盲目的,没有未来,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课改理论,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发挥创造性。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她利用业余时间,不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反复探究,还研读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深入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认真学习了史宁中教授的《数学思想概论》等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她还经常利用网络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如曹培英老师的《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思维的教与学——以推理能力的培养为例》等。
张老师用理论武装了头脑,及时充分地掌握课改的形势,高屋建瓴,筑牢了思想之基。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坚定了理论自信。
2、走近名校名师,学习先进,明确课改方向
名校的办学理念新,名校的课改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走近名校学习他们厚重的课改发展经验,必将给我们的课改指明方向。近几年,张老师先后到过清华附小、江苏苏州的沧浪区实验小学、德州乐陵的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走进名校的数学课堂,揣摩名师的教学方法,欣赏学生的精彩表现,聆听名家关于探索课改之路的讲座,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素质,也明确了课改的方向——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3、申请课题研究,提升 专业素养,探索课改路径
课改是对一系列新老问题的探索过程,它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广泛开展,能促使课改工作方式的改进与完善。张老师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于课改的作用,与学校老师一起致力于课题研究。她先后主持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等多个课题,并已结题。研究成果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4、借助平台优势,促进同行交流,汲取课改经验
站好队,跟对人,做对事,成长自然。2017年,张老师有幸成为河北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的成员。张老师非常珍惜这个平台。工作室的每一次的活动,她都要参加,多大的困难都没有挡住她学习的脚步。他们的每一次讨论交流,都聚焦课堂、聚焦课改、聚焦学生、聚焦核心素养。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张老师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领略了名师的风采,重新审视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为实施课改注入了活力。
5、开展小组合作,以生为本,找到课改切入点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仍占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它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特点,被广大教师认同和采用。县教研室领导经过多次外出学习,论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有了领导的支持,专家的引领,张老师的心里更有了根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循序渐进推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用她的话说:绝不可一蹴而就,要不断引领孩子们走向合作,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合作的技能。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孩子们自觉地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得到了共同提高。
6、利用学案导学,落实主体,再推课改行进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对于编写、使用导学案,张老师多次和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研讨,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⑴导学案是教师授课的“支架”。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⑵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检测性学案,复习课中的复习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总之,要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导学案,使之成为有效辅助教学的途径。
课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落实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上,要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上。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张和平老师坚信自己一定会更加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