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成果展示详细内容

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

欢迎加入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1958

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

欢迎加入省名师芦春艳工作室QQ群:962556822

今日访客1

访客总量191958

首页>成果展示

工作室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设计

河北省保定市县学街小学   王静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0页的内容。

读懂教材: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万以内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新的数之门。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懂学生: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读懂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究。因此要选取学生们熟知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平均分导入

教师:今天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吃的,谁愿意帮老师分一分?

教师:把4块糖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几块?生回答每人2块。会列算式的同学指名写到黑板上。

教师:把两个桔子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几个?指名回答并板书算式。

教师:一块儿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指名板书算式。

1÷2=几呢?指名说。

师:还能用我们过去学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师:需要一种新的数分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图片8.png

 


(二)探究新知

1.理解二分之一,读写及各部分名称。

师一边演示一边说:把一块儿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儿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先画一条横线像一把大刀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2份,就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一份,就在横线上面写1,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横线叫分数线,横线下面的2叫分母,横线上面的1叫分子。分数由分数线、分母、分子三部分组成。自己试着用右手食指在桌面上写写。

你还能在这块儿月饼中找到一个二分之一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指名指出。

刚才我们在分月饼中找到了一个分数——二分之一,你能在图形里找到二分之一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找到它的二分之一,写出二分之一,谁先找到就贴到黑板上来,如果你找到的和黑板上的一样就不要再贴了。学生动手找、画、贴。学生汇报。

师: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长得不一样,怎么都是二分之一呢?(生: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辨析二分之一。

师:我这里也找到了一些图形的二分之一,看找的对吗?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学生说明理由。

3.图形你会找了,那线段的二分之一你会吗?课件出示,指名找说二分之一,同学们快看,边说边展示:如果把线段左边延长,右边也延长标上箭头,原来线段左边的端点标记为0,右边的端点标记为1,现在看看是什么?(数轴)那二分之一在什么位置?(生指出)现在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

4.找一找,你还能发现其他分数吗?

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纸自己折一折,看你能找到哪个分数?指名说一说。

图片10.png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分数,分数找得完吗?找不完,那我们不找了,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

(三)介绍分数的起源

播放微课《分数的起源与发展》

(四)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对分数有了一些了解,那你平时在哪里见过分数?指名说。教师课件展示人身体比例中的分数可以用于绘画,五线谱歌曲中的分数等等。

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会发现数学的乐趣。回头看看,屏幕上的分数和我们今天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生:分子不同。对,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几分之几。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这句格言是我在学生时期读书中发现的,正是这句格言一直影响这我的生活与学习。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列夫·托尔斯泰

 

也许现在你对这句话还不理解,随着你对分数的深入学习与阅历的增长,这句话将会影响你的一生。


(六)课后教学反思:

1.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种冲突和扩展,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一方面,课堂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认知的冲突,导入从4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人,怎样列式解答,2块橡皮平均分给2个人,怎样列式解答,最后到两个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怎样列式解答,从分物和计算两个角度演出分数的产生;另一方面,练习中设计找一条线段的二分之一,然后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变成一条直线,在标注出方向和长度变成一条数轴,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同时渗透数轴上的每个点都会有一个数与之相对应,使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升华。知识的简与繁、聚与散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充分,收到的信息丰富,培养了创造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能力。比如: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经历体验过程中总结,怎样读分数怎样写分数,其中写分数为了书写规范,教师在这里要加以强调书写的过程,以及向学生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通过折纸创造分数,学生们能借知识的迁移自己说得到分数怎么读,怎么写及表示的意义。

3.通过微课《分数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与发展,渗透数学文化。知道分数是怎么回事,干什么用?为什么学分数?才能理解含义深入研究不只停留在单纯的知识点的模仿。数学的魅力要时时刻刻找机会渗透和展现出来,从而影响学生。

4.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了解人生长过程中的头与身高的关系,音乐中节拍的规定,以及最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格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有些不只是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对学生品格的影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担负着育人的重任。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编:050091

冀ICP备18011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