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个新家》教学设计
馆陶县实验小学 李玉娥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和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对话较多,应重视对话朗读练习,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相应的情感。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走访了一个新家,说一说“新家”指的是什么?
新家指的是一棵枯死的大树。老师画枯树的简笔画。
二、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一)用心读文,课件出示要求:
1、新家的家庭成员都有谁?
2、小孙子是如何发现它们的?
3、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
(二)自主展示。
1、边读边展示指名在枯树简笔画上板书相应的动物、植物,说明是从哪句话中找到的,读出来。同时指导朗读。(小孙子的话声音要尖,细,语速较快,活泼。老爷爷的声音粗、低、语速较慢,慈祥的)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孙子是如何发现这些动物、植物的?(细心观察,爷爷的引导)
4、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要善于观察,观察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要全面……)
5、“还有……”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想象一下,谁还会来这里?
(三)齐读10段,它快变成动物招待所了,招待所指的是什么?招待所是收费的,而这是免费的。看着此时的大树,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四)这么多动物、植物来到这里安家,那这个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新”家呢?再用心读课文,找找答案。
1、课件出示要求:
品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认为新家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家?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后板书:幸福、温暖、和谐、和睦相处 ……
2、课件出示句子:
一棵大树死了,更多的生命在这儿住下来,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指名读,自读。联系上下文,谁能把这句话说的更具体一些?(虽然一棵大树枯死了,但是过不了多久,这棵大树里就住进了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草莓、小灌木、木耳、蘑菇,可能还有更多的动物和植物,老树的生命虽然没有了,但是更多的生命在这里延续,不仅有动物,还有植物。)
3、课件出示:
这棵大树真有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
齐读,“这样”指的是怎样?找出文中的一个关联词,并说一句话。
4、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读最后一段,思考:老爷爷为什么欣慰的笑了?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生交流:为幸福的新家而笑,为小孙子懂得道理而笑,为孙子感到骄傲,为大树感到骄傲……
三、谈收获(课件出示):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一个新家
幸福、温暖、
和谐、温馨
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