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女娲补天》中神奇的想象,感受女娲鲜明的人物形象。
3.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从课题质疑。
如: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样补天?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利用媒体,梳理出主要问题,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孩子们从课题入手,学会思考,从而带着问题去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读文,说主要内容
1.明确以上问题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训练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3.总结板书:死亡——新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迁移用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标注,悟人物形象
1.学生自读,进行标注:感受《女娲补天》中神奇的想象,感受女娲鲜明的人物形象。
2.围绕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神奇想象:
1)水神共工一撞不周山就天塌地裂。(朗读体验,感受故事神奇,感受处境危险。
天上—大窟窿
地上—深沟
洪水—喷涌而出
野兽—残害人类)
2)女娲用神火炼成的石浆能补好天;斩下大乌龟的四条腿能撑起天空;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能堵住地缝。
3.引导学生:补天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从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女娲?
1)巨大、艰巨
2)智慧、果敢、不怕困难、不怕凶险、意志坚定、甘于奉献
3.总结:知道补天工作如此巨大,艰巨,认识了智慧能干的女娲,感受到神话的神奇想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神奇的地方,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洪水喷涌、野兽跪出来的画面,读好“喷涌而出、残害人类”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女娲当时的心理,用大乌龟的四条腿撑天的过程,读出她拯救人们的坚定决心,感受她的智慧、果断。引导学生想象作恶黑龙的庞大、可怕,想象女娲杀死黑龙的困难……
孩子们在想象中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感受到女娲的勇敢、善良……】
四、想象,写捡石过程
1.了解写法
1)思路清楚——先概括后具体
2)生动具体——动作、表情、修辞
2.抓住文本
1)困难——联系上下文(洪水、野兽)
——词语(各地)
——句子
2)交流点拔
3.总结:写捡石的过程,应按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使自写的文章清楚、生己的动起来。
设计意图【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课文只写了一句话“女娲先从知地捡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但却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也是表现女娲形象的重要内容,同时可以借此发民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紧紧依托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发挥学生的想象推进故事的创编过程,并感受人物的形象。】
五、梳理,总结提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神话的神奇,鲜明的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