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名称 | 月球之谜 ( 第二课时) | ||||||
执教者 | 李文娟 | 课时 | 一课时 | |||||
所属教材目录 | 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 |||||||
教材分析 |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教材有如下特点: 1.知识性强。 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行山的命名,以及以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也意在激发学生长大后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2.趣味性强。 全文紧扣课题“谜”, 然后处处生“谜”。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 “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及开展的实验,看似“揭密”,实在生“谜”。最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 |||||||
学情分析 |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每个正常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揭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预案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引导孩子在与文本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把“谜”播种在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艺术上,努力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合作探究,获取多元智慧,提高学习成效。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提高诵读理解能力。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 ||||||
难点 |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游戏教学是儿童的心理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是说教学离不开游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满足需求、分享快乐,因为“一切教学理解最终只能以揭示人的生命的可能性,促进人的个性丰富与自由解放为最终目的”。 在教学中以,用游戏把整个课堂中的教学任务串连起来,激起学生学习、交流、朗读、表达的欲望。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游戏导入,预习检测(5分钟)
| 一)游戏导入。 师:欢迎进入三.一班“欢乐课堂”。——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有请上节课的发言明星。 生齐(拍手):转转转!预习检测,花落谁家? 生齐:小喇叭,小喇叭,预习检测,你能行!(学生集体拍手进行鼓励) 小喇叭:小喇叭,小喇叭,预习检测,我能行! 二)课件出示试题,进行检测。 1.读句子完成练习。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A“临”的部首是 B“皎洁”的近义词是 C形近字组词:遐( ) 暇( ) 假( ) D“遐想”的意思是 你知道人们曾经对月亮产生过哪些遐想呢?(吴刚伐桂、嫦娥奔月……) 2.找出“荒漠”与“奇异”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请每个组的点评老师进行评议,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
1、学生做游戏。上节课的发言明星上台旋转转盘,其他学生自己拍手进行鼓励,增强信心。
2、被转盘指定的同学到黑板上进行书写,其他同学在本上对感兴趣的题进行解答。
| 凡事预则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字词的书写到理解,课文的朗读到质疑,从内容的理解到语言的组织,学生们都会积极准备,争取成为这节课的明星小组或发言明星。
在检测中,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对 “遐想”的音形义让学生深入地解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字的意义”。 “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完全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
| |||||
二、分组合作,组内交流(8分钟)
| 师:胜不骄,败不馁,谁是赢家,看后面。 一)引读质疑,思未解之谜。 师引读质疑: 月球是如此的奇异,这里的天空 ,表面却 ,月球上满是 ,没有 ,没有 ,月球是 。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又有怎样的奇异现象呢?
二)出示表格,学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 实验物品奇异现象质疑写作方法感受细菌尘土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玉米与水藻作对比。 地球的尘土与月球的尘土做对比。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玉米尘土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玉米和水藻同是在月球的尘土里,为什么会不一样?水藻尘土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月球的尘土与地球的尘土为什么不一样?岩石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年龄大? 具体数字说明令人费解,继续探索
| 3、学生自由读文,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组长确定发言人,在“月球奥秘发布会”上比一比哪组的发言最精彩 | 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自己加油,为本组增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此预习表格,有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问题的质疑,有写作方法运用,有学习课文的感受,四个方面很好地落实了语文的三维目标。特别是说明方法作为此文本体裁的特色,更应该为三年级的孩子正确理解说明方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于是,预习时设计了有关与说明方法学习的语言训练项目。
| |||||
三、交流展示,点拨提升(24)
| 一)小组汇报,品未解之谜。 1.用转盘转出进行汇报的小组。 2.小组以“月球奥秘发布会”的形式汇报。 (汇报上面表格中的内容,语言要连贯) 师:月球魅力无穷,诗人苏轼曾感慨月球之神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今天,通过学习,我们对月球又有怎么的认识呢?请明星小组先为谈一谈他们的认识吧! 3.学生汇报适时教师对重点语句进行点拨。 1)句子对比,叹令人费解。 A.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B.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感觉怎样? 生:“一下子”“都”能说明杀菌速度很快,让我们的疑惑才会更强烈。 生:“一下子”“都”让我感到月球上的尘土杀菌本领太强了! 师:所以,你会非常好奇地想——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师:于是,科学家深深地疑惑着,他们进行第二次实验——(生读);第三次实验——(生读)这一连串实验的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2)指导朗读。 3)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生: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师:月球的真正年龄研究出来了吗?(抓住“估计”进行研讨。) 生:从“估计”我们知道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年龄大,也有可能小,还有可能是一样的。师:因此我们会有这样的质疑:难道?……(引读) 师: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生:令人费解 生: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二)读文激情,悟探索精神。 1.抓词语 师:是呀!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从“继续”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生:“继续”,说明在这之前人们已经有过探索。课文中写到: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重朗读 师引读: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才知道“月球上满是——”科学家用尘土与细菌做实验,出现的奇异现象是——科学家用尘土与玉米做实验,出现的奇异现象是——科学家用尘土与水藻做实验,出现的奇异现象是——科学家对月球与地球的岩石做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3.促思考 师:一个个奇异现象,一个个未解之谜,让人类为奋斗。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你还能体会到人们探索月球奥秘的脚步没有停歇? 生:第七自然段的“……” 师: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人类对月球猜想。 生:省略了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师:这省略告诉我们: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4.悟中心 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出示课件:嫦娥登月。 | 4、学生通过“抓词语——重朗读——品词语——悟中心”的过程,对语言敏感起来
5、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
“月球之谜发布会”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进行参与,或质疑,或引导,或组织,或考检,和学生互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上如何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作为教师通过对比、引读等,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精神的认同与崇敬。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继续”这个词而展开的,是通过省略号这个符号而伸展的,特别是教师声情并茂的引读,使语言训练与情感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得到充分的语文实践机会,语文素养得到相应的发展。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应有的发展。 | |||||
四、达标测评,拓展延伸(3) | 1、抄写描写月亮的诗句。
2、向父母介绍已知的月球之谜和未知的月球之谜。 | 6、抄写并背诵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的诗句 | 抄写并背诵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的诗句,语文味浓。 | |||||
板书设计 |
尘土是否杀菌? 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 |||||||
教学反思 |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认为游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于是我运用“转盘游戏”贯穿于整堂课,用“月球奥秘发布会”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预习、交流中能深入思考,尽情表达。 一、转盘的设计使用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序、有效性。 本转盘的设计与使用方法,确定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展示的顺序,组员的发言顺序,组员的补充顺序,生生相互评价的顺序,长期训练下去,针对性强,学生有规律可循。杜绝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之间竞争时抢答,优秀生出风头、小组间产生不必要的争论等。而在每个环节中,从展示、补充、评价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在转转盘游戏”第一环节“预习检测”中,被测的同学在黑板上的书写做到干净、工整、正确,得满分5分;点评小老师说话流畅,声音宏亮能进行补充,可得满分3分。这样的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觉的习惯,工整书写的习惯,流畅大声说话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等。 二、转盘指针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互动学习兴趣。 利用转盘游戏后,学生在游戏前,各小组及各成员对即将表现展示的小组的产生,充满了期待与向往。融合了对所学语文知识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从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如,“转转盘”游戏课堂教学中“预习检测环节”和“汇报交流环节”两次游戏的运用把基本的教学过程和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情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任务和内容通过这种游戏活动表现出来,这就激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