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系民生 数据诉发展
路华小学 孙晓磊
沧州建州1500年之际,让沧州的孩子了解沧州,热爱沧州。通过数据看30年来沧州的住房变化,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进行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做出判断,理性地了解生活,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把数学知识和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让数学更亲切,更有用。
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领域, 要进一步关注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其主要的目标不单是让学生娴熟地把握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把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解决问题。
知识信息激增的时代,信息技术(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等)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已经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如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基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平台,已成为当前形式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连接课堂与社会,将科技融入课堂,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探索更具魅力。
一,通过数据看问题
先让学生用照片,文字,数据等对比房子的面积,功能,环境,设施的变化。教师了解学生的经验后继续交流。
1.谈话:我们能不能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住房的变化呢?(播放微课,介绍统计的历史和作用。)
2.提问:我们用一个人的数据代表我们全班同学家庭住房整体情况,行不行?为什么?该怎么办呢?
3.Excel出示全班同学1987年和2017年人均住房面积统计表。知道这份数据是怎样收集来的吗?
介绍用“表单大师”收集数据的过程。(用电脑软件制作一个调查表,输入我们想要调查的问题,通过微信传播给我们想要调查的对象,大家提交的同时,我就收到了数据。然后把这些信息直接导出Excel文件,就是现在这个统计表。现代化手段使我们数据收集更便捷。)(板书: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了解统计史,使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这里的数据是学生和家长亲自填写的,更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另外,对现代化技术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连接课堂与社会,将科技融入课堂,立足课堂、超越课堂。
用Excel把上面的统计表直接生成统计图。把统计图的标题等补充完整。这个过程就是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
收集、整理好数据,接下来就是分析数据了。(板书:分析数据)
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1)思考:从整体和局部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1.有增长的也有下降的。2.增长的多,下降的少。3.××增长的较多,大约是原来的×倍。)
(2)推断:这种数据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略)
谈话:能不能这份数据表示沧州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后,再出示一份调查,这份调查是发给沧州市居民,我们随即收回了×份,出示这份样本的关于以上问题的统计图。
对比这个统计结果和我们班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在随机调查的情况下,小样本可以代替大样本。
播放沧州城区规划图片和数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基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有赖于统计过程的经历,主要是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判断。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而且轻化处理图的绘制,重在图的阅读、图的分析和读图后的推断。把调查扩大到全市范围,是让学生体验通过样本来描述、推断总体,所以从数据收集开始,就要考虑样本的选择,渗透随机思想。
二、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1.沧州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对于“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家乡未来的主人,建设者,你最关心的住房问题是什么?
现场调查,“你最关心的住房问题”,用Excel记录调查结果,生成统计图。
2.这份数据,又告诉我们什么?
3.我们来听听专家关于“沧州未来几年住房发展”是怎样说的。(播放采访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能从统计学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1.今天这节课你愉快吗?你学了怎样的方法看问题?
2.你认为用统计的方法看问题哪里好?
3.通过统计活动,你对沧州又有怎样的新认识?
4.今后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去研究什么问题?
5.……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地展示沧州数据信息,结合重点分析住房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谈收获的环节围绕本课设计了一些具体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话题交流,尤其是第四个问题,学生们谈到想要用统计的方法去研究沧州人民的收入变化,用水量,空气质量变化等等。